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和田地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此喻指英国( )

    A. 垄断贸易 B. 成为海上霸主

    C. 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D. 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

  • 2、“他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他”是

    A. 伊凡四世

    B. 彼得一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斯大林

  • 3、下图是2001年上映的《阿育王》是印度投资最大的史诗电影,讲述了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的一生。按照种姓制度,阿育王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 4、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航行结束后,归来的船员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亲切会见,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一件国王的奖赏一一银铸的地球仪。球面上镌刻着一句话:“你首先拥抱了我”。这次航行的航线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A. B. C. D.

  • 5、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国人自豪。但是历史上上海曾是中国耻辱的开始,也曾是中国希望的开始。这里的“耻辱”和“希望”分别是指(  )

    ①上海曾是帝国主义的租借地

    ②上海的首次开放是被迫的

    ③蒋介石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④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6、下列图片所示的历史人物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并到过中国的是

    A.

    B.

    C.

    D.

  • 7、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纳粹的暴政

    B.法西斯暴行

    C.战争的残酷

    D.种族的灭绝

  • 8、中古时代西欧处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 9、《摩奴法典》是古印度最古老的一部法律文献。法典将古代印度的专制君主神圣化,进步用神权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公开宣扬社会的不平等,将一切居民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用法律形式加以确定。法典共12章,涉及刑法、民法、婚姻诉讼和审判制度等。上述材料反映了该法典的核心是( )

    A.种姓制度 B.数学成就 C.佛教文化 D.文学遗产

  • 10、《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破解这些问题的人物是

    A.瓦特

    B.达尔文

    C.法拉第

    D.牛顿

  • 11、美国学者亨廷顿曾说过,“苏联共产主义的垮台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和自由民主制在全世界的普遍胜利,能反驳谬论的史实是(  

    A.俄国革命胜利 B.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

    C.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2、今年,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诞生147周年,该战歌创作的背景是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相识

    C.巴黎公社失败

    D.第一国际的成立

  • 13、历史上的拜占廷帝国是指

    A. 罗马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东罗马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 14、拿破仑在他《给儿子的遗训》中说:“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是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率军远征俄罗斯

    D.制定《拿破仑法典》

  • 15、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非洲文明较早告别野蛮与蒙昧,书写出一部厚重有趣的历史书,这本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神秘宝藏……走近尼罗河畔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 )

    A.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

    B.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C.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D.提侣改革的法家思想

  • 16、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主张(       

    A.“认识你自己”

    B.“原子论”

    C.“忍耐顺从”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17、下列与“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清真寺”这些关联的是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 18、1919年某次国际会议上列强签订了一个处罚德国的条约,把德国作为猎物,践踏在脚下。在德国人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该条约是:

    A《巴黎和约》

    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凡尔赛和约》

     

  • 19、“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一观点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全面否定了天主教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20、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意思是(       

    A.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势力范围

    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的很好

    D.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___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历史上我国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 2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与改革相关的信息:

    (1)效仿中国隋唐制度,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是________

    (2)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西欧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的改革是________

    (3)雅典引以为豪的民主政治,是经过不断地改革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________执政时期达到极盛。

     

  • 23、文艺复兴的先驱是_____________;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

  • 24、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_____。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历史迈入“______时代”。

  • 25、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相关人物

    (1)进行立法改革,制定儒略历的罗马统治者:________

    (2)伊斯兰教的创立者:________

    (3)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________

    (4)逻辑学的创始人:________

    (5)佛教的创立者:________

  • 26、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__________统治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_______

  • 27、“他有宗教家深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的“他”是_______________

  •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事件的信息:

    (1)古埃及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________

    (2)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在________统治时期。

    (3)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的新历法是________

  • 29、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_____产生。在雅典,拥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雅典的_____

  • 30、________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思想解放运动出现,工业革命开展,都深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文艺复兴运动提倡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莎士比亚的一部代表作品。

    (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什么?以哪个国家为中心?

    (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谁改进的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谁?

    (4)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是谁?

  • 32、步入近代人和世界被发现的事件。

     

  • 3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叙利亚问题,朝鲜半岛局势,中国钓鱼岛问题等现象表明,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人们还需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人类才能实现和平发展。 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中,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曾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请写出这一事件的时间和名称。

    (2)二战后,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1945年成立了一个什么国际组织?这一组织成立初期被哪个国家操纵?

    (3)从历史上的战争沧桑,以及当今局部地区的动荡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欧洲人……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1788年,革命的百年纪念近了,英国人开始仔细审视英国政治的现状。大西洋的另一边,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发表《常识》,主张美国人为维护天赋权利而反抗,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使命。美国人学到的这一课,当然没有在大西洋这一边被人忽视,特别是没有被那些一直评论美国独立战争的人忽视。

    ——据《英国史——帝国的命运》

    材料三 他以西方的方式改革了他的行政机关和军队,建立起供养其军队的工业,引入成千上万的各种类型的专家,派出一群群年青的俄罗斯人到国外去学习……还打破所有先例,去西欧旅行,直接学习外国的种种制度和惯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潘恩的主张。美国独立战争对“大西洋这一边”的法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的史实反映了哪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对俄国的积极作用。

    (4)依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