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 )
A.交通运输业
B.棉纺织业
C.机械制造业
D.采矿冶金业
2、工业革命时期,在工厂里,工人劳动时间长,安全设施很差,工厂主还尽量压低工人工资,并大量使用女工、童工。1866年,因沿途城镇、村庄的住户排放污水,英国伦敦泰晤土河总是污浊不堪,不少造纸厂、制革厂等工厂的废水也流入了泰晤士河。上述史实中体现的社会问题有
①工厂环境恶劣,人身安全难以保障 ②城市人口过度膨胀,社会矛盾尖锐
③泰晤士河污染严重 ④女工、童工受到工厂主的剥削和压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作为两种对立社会制度的代表,矛盾日益加深,可见冷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巨大差异
B.国家战略严重分歧
C.综合国力远超他国
D.两大阵营日益明朗
4、托马斯·潘恩在其1776年发表的《常识》中写道:“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其关于“分手”的呐喊直接推动了下面哪一事件的发生(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5、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B. 牛顿经典力学
C.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 爱因斯坦相对论
6、西方学者在评论拿破仑的统治时指出:“它牢牢树立了法律之下的平等原则,给法国带来了法律和司法上的统一。它还保证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赋予了个人签订合同和拥有财产的权利。”能为这一评论提供依据的是( )
A.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大革命以来的社会动荡
B.《民法典》确立新的社会关系和财产规范
C.对外战争传播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精神
D.帝国的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7、阿拉伯人在吸收希腊罗马、波斯、印度以及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奉行的文化政策是
A.文化专制
B.政教合一
C.大一统
D.比较开明
8、“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这一举措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繁荣
B.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增强了阿拉伯帝国的经济实力
D.扩大了阿拉伯帝国的版图
9、“当地的印第安人无法用来做种植园的活,因为他们染上了来自欧洲的疾病,正在灭绝。种植园主起初想雇用欧洲的契约工人,但是,他们的工资太高且自由散漫”。种植园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引发了
A.城市经济兴起 B.殖民扩张 C.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
10、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中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工人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属于( )
A.资本主义 B.封建主义 C.社会主义 D.原始主义
1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英国保持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技术进步,1870年以后,英国没有更新升级技术设备,陈旧不堪的产业设备再也无法给工厂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可见,英国经济优势逐渐丧失是由于
A.美德等国后来居上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产业设备更新迟滞
D.教育制度逐渐落伍
12、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它”是
A.金字塔
B.狮身人面像
C.空中花园
D.万神庙
13、下列时间轴承较能史实反映出
A.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日本策划第二次世界大战
C.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4、17-18世纪,英、美、法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推翻了君主专制 B.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C.推翻了殖民统治 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1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对哪个国家的影响( )
A.天竺
B.新罗
C.日本
D.波斯
16、下列哪一现象能反映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A.龙门石窟的开凿
B.使用公元纪年法
C.穆斯林过开斋节
D.圣诞节赠贺卡
17、下列关于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莎士比亚——《神曲》 B.华盛顿——《独立宣言》
C.达芬奇——《哈姆雷特》 D.瓦特——改良蒸汽机
18、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重视文化建设,因此文化非常发达。阿拉伯帝国在西班牙的图书馆藏书有4万多册,而同时期作为欧洲文化中心的巴黎图书馆藏书不到千册。下列史实也能映证这一点的是( )
A.哈里发设立智慧宫,广罗人才
B.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C.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D.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
19、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A.约克镇战役 B.来克星顿枪声 C.萨拉托加大捷 D.英国投降
20、当时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实现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以下最能充分体现材料中精神的是( )
A.《最后的晚餐》 B.《天方夜谭》
C.《医学集成》 D.《查士丁尼法典》
21、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________”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22、《________》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3、请根据你所学的内容填空。
(1)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
(2)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是________,包括《伊利亚特》和《 奥德赛》两部分。
(3)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______________。
(4)要了解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我们可以去看《________》。
2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古代雅典 使其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日本通过 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3)美国实施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应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
25、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________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________。
26、“欧洲人说,他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是一个有功之臣;印第安人说,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这里的 “他”是指 。
27、15世纪中期,_______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以《_______》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28、请依据要求写出对应的内容。
(1)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2)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3)1868年日本开始的改革措施中被认为是最具有战略眼光的是( )。
29、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_________》,建立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企业部门的活动、规定最低工资和工时等。
30、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雅典的______发展到顶峰。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同贵族经过长期斗争,他们选出两名______保护自己的权利。在英、法、 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相继制定法律保护人权,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______
31、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1)在古代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哪部著作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2)“使人类活动的舞台逐渐由大陆扩大到海洋,相对隔绝的欧、亚、非、美洲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是对世界近代史上哪一种大事件的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什么交通工具的发明为人类跨海洋跨大陆交往创造了条件?
(3)三角贸易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是谁?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2)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3)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33、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大约从什么时候开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随着城市的兴起,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革命的因素有哪些?
34、战争震荡了旧的世界秩序,战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2年,美国提供1800架飞机、1700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顽强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这是战时“命运共同体”的一致行动。
材料二 1945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的不和而走上分裂……”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战后,社会主义跃出一国范围,在占世界1/4的土地上和2/3的人口中获得胜利,中国、朝鲜、越南和东欧各国人民在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人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大战还打破了近代以来欧洲列强主宰全球的国际旧秩序。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合作走向对峙,形成两极格局。随着中国的复兴和发展,西欧的联合、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元化的新结构,冲击了国际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1)根据四则材料写出大战的名称。
(2)出现材料一中战时“命运共同体”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斯大林所说的“共同敌人”是谁?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5)结合材料四,概括当今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