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泰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面五星红旗,它是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第一次升起标志着中国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③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D.延安

  • 3、毛泽东曾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 4、他于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他参与指挥的战役有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平型关大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之一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实现的时间是(     

    A.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B.2036年长征胜利100周年

    C.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D.2045年抗日战争胜利100周年

  • 6、下表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这说明

    A.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

    B.新式教育取代传统教育

    C.西方文化成社会主流

    D.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

  • 7、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其中,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三大改造至此终于完成

    B.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社会主义制度由此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经济发展

  • 8、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南京沦陷,“唯武器论”“亡国论”甚嚣尘上。台儿庄战役后,“唯武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到对日本人还可一战。这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A.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白信心

    B.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破灭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 9、小华同学准备做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

    A. 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B.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

    C. 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D. 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 10、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始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经历了清朝晚期和中华民国两个时期

    C.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D.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逐渐形成到确立的历史

  • 11、中国古代统治者励精图治,缔造了一时的辉煌局面。其中关于“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     

    ①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励精图治,减轻百姓负担

    ③坚决打击匈奴,消除外患 ④实行汉化政策,向汉人学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2、下列历史人物不是维新派的是

    A. 谭嗣同   B. 李大钊   C. 梁启超   D. 严复

  • 13、某历史老师用以下词语建构新中国历史的知识框架体系,下列排序最贴近史实的是(     

    A.建立制度——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伟大转折——探索道路——曲折发展

    B.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建立制度——探索道路——曲折发展——伟大转折

    C.巩固政权——探索道路——恢复经济——建立制度——伟大转折——曲折发展

    D.恢复经济——建立制度——探索道路——巩固政权——曲折发展——伟大转折

  • 14、《湘江夜话》中,林则徐托付朋友说:自己已经老了,空有抵御沙俄的志向,但恐怕没有成就之日,几年来一直为国家物色人才,现在将这个重任托付给君了。20年后,“君”完成了林的重托,实现了林的愿望。“君”应是

    A.魏源

    B.曾国藩

    C.黄兴

    D.左宗棠

  • 15、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 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不断奋斗。下列哪一事 件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遵义会议

    D.抗日战争

  • 1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剧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对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运动   B. 地主阶级开始了洋务运动

    C.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D.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

  • 17、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打开中国市场,销售工业品 B.侵占中国领土,走私鸦片

    C.获得领事裁判权 D.虎门销烟

  • 18、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的著名品牌,但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清假报告,工人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仍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上述材料生动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A.原因

    B.做法

    C.中心环节

    D.成效

  • 1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大事的时间采用世纪纪年,应是(       

    A.18世纪4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 20、它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 是中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A.封建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题文)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________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________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 22、1921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___秘密召开。

  • 2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____、广东和福建等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____统一协调指挥。 

  • 24、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甲午战争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

  •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______。

    (2)她领导的课题组成功提取了青蒿素,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______。

  • 26、古印度文明发源于______流域,公元前6纪,这一地区产生了佛教。

  • 27、_____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______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 28、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_____________

  • 29、天京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最终未能解除威胁;1864年夏,________病逝,湘军冲入城内。________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 3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它标志着________;我国得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相关链接题,根据提示写出人物。

    (1)1839年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海海战中率舰冲向敌舰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系统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创立拜上帝教,领导太平天国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持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洋务重臣,为中国近代化立下功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 33、请简要回答《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改革开放】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改变这种模式的弊端,我国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