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1901-2021年,时隔120年,再次进入辛丑年。回首120年前,中华民族迎来了屈辱的一年,这一年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准入的红利”“世界分享了中国降低壁垒的红利”,以上是一篇文章的三部分的标题。由此判断,这篇文章的总标题最可能是 ( )
A.“开埠”170年,上海走向世界
B.“入联”40年,中国在长大
C.“改革开放”30年,世界跟着变
D.“入世”10年,世界得到了什么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一二九运动
D.广州起义
4、如图是我国20世纪50~7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示意图。1956~1966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A.曲折上升
B.直线下降
C.曲折下降
D.直线上升
5、王涛在参加电视台“超级小英雄”栏目中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王涛选择求助现场观众,假如你是观众中的一员,你会选择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6、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B.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中国近代遗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D.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7、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强学会的建立 B.“公车上书” C.《定国是诏》的颁布 D.创办《万国公报》
8、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对《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B.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根据规定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D.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9、1962年,焦裕禄被派到河南兰考县当县委书记时曾说:“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绝不离开兰考。”这体现了焦裕禄( )
A.防沙治沙的决心
B.勇攀高峰的精神
C.助人为乐的品质
D.自力更生的志气
1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1997年12月
B.2008年12月
C.2001年12月
D.2003年12月
11、下表反映的史实产生的影响是( )
批次 | 时间 | 规模 |
第一批 | 1950年冬至1951年春 | 在1.28亿农业人口地区进行 |
第二批 | 1951年冬至1952年春 | 在1.1亿农业人口地区进行 |
第三批 | 1952年冬至1953年春 | 在3000万农业人口地区进行 |
A.消除了中国农民贫困落后的根源
B.废除了数千年的农村土地私有制
C.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彻底推翻
D.成为抗美援朝的主力军
12、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
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
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
D.整顿吏治的需要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4、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 无力与外企抗衡 B. 实现富国强兵 C. 完全掌握西方先进技术 D.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15、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辛亥革命
C. 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 五四运动
16、大革命一开始,还处于幼年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虽然那时已经懂得了武装斗争的重要,但认识还是不足的,而且缺乏正确的路线方针。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八七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遵义会议
17、“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成就是
A.成功仿制苏联战斗机
B.成功培育灿型杂交水稻
C.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D.成功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18、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荷兰
C.葡萄牙 D.俄国
19、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A. 开天辟地
B. 当家作主
C. 改革开放
D. 香港回归
20、在6月5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主力是革命知识分子。之后,无产阶级以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投入斗争,成为革命运动主力,帮助斗争迅速取得胜利。可见,五四运动( )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
C.开启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D.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2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________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22、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建立: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交接入列。
23、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反帝爱国运动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985年,我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______区;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______的成员,开辟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
2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____________________》,轰轰烈烈的_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6、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的______取得胜利,史称“辛亥革命”。
27、______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28、____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9、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______会师。古田会议确定了“_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
30、____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____年,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1、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爆发于何时何地?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什么变化?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3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3、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下问题。
(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中国农村改革之路。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是安徽省凤阳县的哪个村?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有何影响?
(5)20世纪80年代,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兴办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哪里?1988 年哪里被划为经济特区?如今,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的?
(6)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外开放也在不断地深化2001年,加入哪一国际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7)20世纪90年代,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什么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把哪一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4、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华罗庚实验学校八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近代中日关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材料一 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两次中断和干扰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第一次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迈向近代化的门槛,日本通过挑衅的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尝试。第二次是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在长江下游一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尽一切机会挑衅中国。
(1)日本第一次打断了中国近代化尝试的“挑衅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为打断中国第二次近代化进程,日本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事变?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的被打断,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重新整装出发,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请写出民族英雄的名字从这些英雄身上我们学习到哪些精神?
材料三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8周年之际,中日两国的矛盾不断浮出水面。虽然中国外交部不断强调两国有必要增进战略互信,正视对方的发展机遇,视对方为发展伙伴,但是就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领土纷争等问题,中日仍然争锋相对。
(3)根据材料,指出影响当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如何使中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