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玉树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既是《马关条约》又是《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清政府全权谈判大臣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张之洞

  • 2、20世纪初,一些学校的女生已经开始觉醒,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课程……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B.动摇了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较偏激思想和行为

  •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在大庆油田的建设中,艰苦创业,被称为“铁人”的是(     

    A.王进喜

    B.彭德怀

    C.焦裕禄

    D.雷锋

  • 4、周恩来说:“这次事变,中共并未参与。只要蒋先生抗日,共产党当全力以赴,并号召全国拥护国民政府,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材料中周恩来所指的“事变”发生于(       

    A.1931年9月18日

    B.1935年12月9日

    C.1936年12月12日

    D.1937年7月7日

  • 5、1937—1938年间山东省内发生了一系列起义(如下表)。这说明

     

    A.山东军民呼应北伐战争 B.山东的土地革命如火如荼

    C.齐鲁大地燃起抗日烽火 D.国民党在山东统治的瓦解

  • 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是( )

    A.都发展资本主义

    B.都受西方文化影响

    C.都反映农民阶级的理想

    D.都脱离社会现实,未能实现

  • 7、平津广大爱国青年学生目睹中国种种惨状,发誓“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这说明一二·九运动的目的是

    A.反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B.逼蒋抗日

    C.爱国救亡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8、九年一班的小红同学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C.扭转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

    D.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 9、很多人取名叫“国庆”,是因为出生在国庆节那一天,那么在这些叫“国庆”的朋友中,最大的在2017年应是多少周岁

    A.54

    B.55

    C.56

    D.68

  • 10、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11、回顾历史,1953—1957年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首次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企业投产

    ④大庆油田投产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12、红色景点成为当今很多人特别想去的地方,其中下图是西安城内赫赫有名的张学良公馆。1936年在这里曾经发生过震惊中外的(     )?

    A.北大营柳条湖事件

    B.东北易帜、全国统一

    C.被逼兵谏、联蒋抗日

    D.皖南事变、同室操戈

  • 13、下列图片反映的是(       

    A.二七惨案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 14、三国时期曾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A. 魏国

    B. 蜀国

    C. 吴国

    D. 秦国

  • 15、《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招募华工出国

    D.开设工厂

  • 16、2020年11月,习总书记在参观南通博物亮时指出:“他在兴办实业(大生砂厂)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民背企业家的先贤和精模。”材料中的“他”是(     

    A.张之洞

    B.李鸿章

    C.张謇

    D.卢作孚

  • 17、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②③

    D. ④②③①

  • 18、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面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下列对应图片的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 19、“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文武各等考试5年。”这条规定说明了( )

    A.封建制度迅速瓦解

    B.中国人民更加贫困

    C.促进了科举制废除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20、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封建统治的力量

    B.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C.中国富强的道路

    D.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121页最后一段

    落后原因:民族工业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压迫。

  • 22、_____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____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23、在《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在瓜分狂潮中,日本将_____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 24、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________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____________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 25、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最可爱的人”是指________

  • 26、会议内容:(1)___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2)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 27、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人是——

  • 28、经过文革,我国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1980年,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_________得到平反;随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29、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为 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 的指导思想。

     

  • 30、______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在屈辱中抗争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一巴掌”是谁打的?签订了什么条约?

    (2)“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哪一场?此场战争中侵略者在哪里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3)如图为德国颁发的“为了胜利的战斗——中国战事纪奖章”,奖章将德国通用货币的图案“鹰抓蛇”改为“鹰抓龙”,侮辱中华民族之意昭然若揭。“中国战事纪奖章”所纪“战事”是哪次战争?侵略者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 32、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 33、简述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人物、地点和意义。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年来,中央的一号文件都和“三农”有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

    材料二   下图为《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及《农民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毛泽东报喜》

    材料三   

    ——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即土地改革的做法有法可依,它依据的是哪一法律文件?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所有权有什么变化?

    (2)观察材料二的图,图中农民“报喜”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析材料三凤阳县粮食生产能够三年三大步,是因为实行了什么土地政策?

    (4)请根据上述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农村政策的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