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 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 它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指政理念,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倡导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和谐世界。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构想、制度)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
4、照片是历史的定格,是时代的缩影。下列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
5、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街头,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有轨电车 B.西餐厅 C.火车 D.网吧
6、1945年,《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毫无疑问,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指的是( )
A.北平和平解放
B.抗日战争胜利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重庆谈判
7、如表中数据变化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中国产业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 | 1913年 | 1919年 |
人数 | 65万 | 200万 |
A.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B.推动五四运动发展
C.为工人政党建立奠定基础
D.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去的地方是
A. 广州
B. 上海
C. 武汉
D. 南京
9、就中日关系,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说明( )
①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②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③巩固和加强两国关系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 ④中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没有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洋务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该结论的是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修建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典型代表
11、在读书人普遍把“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作为人生目标的时代,张謇却弃官从商,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创办了( )
A.福新面粉公司
B.开平煤矿
C.湖北织布局
D.大生纱厂
12、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对外开放
1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就是( )
A.“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
C.“创立民国”
D.“恢复中华”
14、电影《甲午风云》再现了哪一位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
A.邓世昌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左宗棠
15、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也体现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它们是:
A. 自由、平等 B. 自强、求富 C. 民主、科学 D. 改革、开放
16、《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 巨额赔款,加重了人们的经济负担
B.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D.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7、过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是
A. 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D. 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18、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
19、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反对复辟倒退的斗争 B.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C.“科学”和“马克思主义” D.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运动
20、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相继进行救国之路的探索,下列史实中代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的历史事件有( )
A. 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21、时间:_____年6月至10月,历时4个多月。
22、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3、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__。
24、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______。
25、意义:___________。
26、经过:遵义会议——四渡________(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___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_——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27、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________》。割台湾岛给日本的条约是《________》。
28、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 ______原则。这部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______的宪法。
2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0、______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1900年,______联军进犯北京,中国首都再次沦陷。
31、列举从1839年到20世纪第一年这一时期中国人民所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各不少于三个事例)
32、20世纪20到40年代,是国共两党关系的重要时期。请结合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呈现怎样的特征(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原因?
(3)第三次国共合作进展缓慢,台湾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主要是由于什么问题?
33、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图一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
(1)图一场景发生在 ①(事件)以后,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②。
(2)图二场景发生在③ 年的辛亥革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人④建立⑤ (国家名称)。
图三中国地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图四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3)图三场景发生在⑥ 年,日本侵略者曾在此地的大屠杀中屠杀中国人⑦ 以上。现在,终于低下了头。⑧ 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4)图四场景发生在 ⑨ (战役名称)以后,⑩ (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34、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材料二: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响彻云霄。
(1)在材料一中,雨果强烈谴责了“两个强盗”的什么暴行?两个强盗指的是什么?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中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3)材料二反映的爱国运动是何性质?有何标志性的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