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可耻的一页”主要是指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抢劫并焚毁圆明园
D.签订《辛丑条约》
3、今天在北京有两条马路分别叫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其命名的原因是( )
A. 他们二人都是出生于北京的名人
B. 这两条路是由他们设计的
C. 他们在卢沟桥战役中为国捐躯
D. 他们为解放北京立下了战功
4、“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应该出现在
A.1842年以后
B.1860年以后
C.1895年以后
D.1901年以后
5、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的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人物是( )
A.
B.
C.
D.
6、当今世界,自由贸易浪潮不可阻挡。120年前,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没有占到便宜,于是提出了“门户开放”“均等贸易机会”要求的国家是(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7、1914——1919年间,我国面粉业等轻工业增长十分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分裂
B.中国民族资本实力雄厚
C.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8、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搜集了如下学习资源。由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西方列强殖民扩张
B.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中华民族反抗侵略
9、钟南山院士称赞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曾爆发了( )
A.陈胜吴广起义
B.安庆起义
C.金田起义
D.武昌起义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并焚毁的皇家园林是( )
A. 云冈石窟 B. 承德避暑山庄 C. 故宫 D. 圆明园
11、下图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推断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1921- 1923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统计图
注:1922年6月底, 工人党员仅有21人,至1923年6月则激增至164人! 1923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共约200人,其中工人有130人。
A.十月革命的成功
B.五四运动的宣传
C.工人运动的高涨
D.二七惨案的发生
12、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的主张并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下列属于这一主张付诸实践的民用企业是( )
A.成立安庆内军械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开办轮船招商局
1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清政府于哪一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A.1882年
B.1883年
C.1884年
D.1885年
14、“对于不熟悉中国政治的天真的西方观察家来说,这个结局似乎是不可理解的......经过了十年最激烈的内战之后,红军和白军忽然携手合唱《友谊地久天长》......对中国有利,对日本不利。”埃德加《西行漫记》记录的这一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国共十年内战结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国共十年内战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促成了事件和平解决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开启十四年艰苦抗战
15、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图,从③到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土地革命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6、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者取得的权益是( )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割占中国台湾全岛,澎湖列岛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17、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组合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基米德——杠杆定律
B.乔达摩·悉达多——佛教
C.古希腊——《荷马史诗》
D.苏美尔人——象形文字
1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戊戌政变
D.强学会的成立
19、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 )
A.相同的心理素质
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
20、下表数据说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
部门 | 重工业 | 农林水利 | 交通运输 | 文化教育 | 其他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5﹪ | 7.2﹪ | 7.5﹪ |
A.轻工业
B.农业
C.交通运输业
D.重工业
2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油田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2、_____________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_____________胜利结束。
23、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的奋斗目标。
24、(题文)意义:打破了日本________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4 南京大屠杀
25、_____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____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6、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其最终目的是( )( )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7、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28、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解放军好战士就_______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0、1851年1月1日__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1、“九一八”后,国民党为什么要推行不抵抗政策?
32、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请结合所学史实,回答如下问题:
(1)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的对台方针是什么?
(3)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运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成功地收回了哪两个地区?
(5)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达成了什么共识?
(6)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发生在何时何地?与台湾方面会面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7)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
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 C.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D.海基会和海协会
(8)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33、问答题。
请说出抗日战争时期的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各三个?
34、自1840年英国侵略者入侵中国以来,中国广大阶层为了反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在不懈地努力。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面对苦难的中国,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实业救国”、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接着,请来“德”、“赛”两位先生,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1)结合材料一,请说出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先后进行了哪几次探索?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两个阶段。请问“革命”阶段的主要领导人是谁?他主要的革命活动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
(3)材料二中,提出了“实业救国”口号的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创办了什么企业?请你说出“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该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近代化探索充满了艰辛。请你分析中国人追求“近代化”历程充满艰难曲折的原因?回首这一历程,你有何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