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北京西北郊的一座废墟上(见下图),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虎门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黄花岗起义
2、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的标志是
A.太原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武汉会战 D.台儿庄战役
3、近代名臣左宗棠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据此,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设伊犁将军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收复新疆
D.平定准噶尔叛乱
4、下图歌曲中“胜利会合”的地点是
A.瑞金
B.腊子口
C.吴起镇
D.会宁
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 反对中国禁烟运动 B.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掠夺廉价原料
C. 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 保护鸦片正常贸易
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A.160多万平方公里
B.150多万平方千米
C.60多万平方公里
D.80多万平方千米
7、2017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请问,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8、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是
A.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军发动战略大决战
9、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这一幕发生于
A.1945年9月
B.1949年10月
C.1953年7月
D.1956 年12月
10、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 | 1894年,兴中会成立 |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C | 1895年,公车上书 | 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达到高潮 |
D |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
A.A
B.B
C.C
D.D
1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基于这一思想,“他们”创办的企业是( )
A.汉阳铁厂
B.福州船政局
C.开平煤矿
D.轮船招商局
1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A.想独立侵略中国 B.真心帮助清政府对抗其它侵略者
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D.帮助中国搞对外开放
13、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A. 太平军已经攻陷北京城
B. 清军已经失去抵抗能力
C. 外国势力已经全面侵华
D.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14、实行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制度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西部大开发
15、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A.中国同盟会
B.武昌起义
C.湖北军政府
D.中华民国
16、《讨袁檄文》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后发生的“戮此民贼”的事件被称为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17、下为中日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发生于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18、1945年8月毛泽东在重庆机场讲话时说:“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材料反映的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渡江战役
D.中共七大
19、“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关天培抗英
D.左宗棠收复新疆
20、1946年陈伯达撰写的小册子《窃国大盗袁世凯》,称袁世凯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集中的黑暗影”,袁世凯“窃国大盗”的形象广泛出现于各种历史教育和政治宣传的场合。袁世凯“窃国大盗”的行为是( )
A. 护法运动 B.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C. 护国运动 D. 二次革命
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请你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我国时代的变迁。
(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且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3)1966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战略导弹部队,装备地对地战略导弹,其主要任务是 。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
22、新文化运动中,_________(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的胜利》,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3、从0到9的计数法,最早是古代_____人民发明的阿拉伯人将其改造,形成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24、下图中乔冠华“笑”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中英《________》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中日《________》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2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______ 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______ 为书记。
27、日本改变侵华策略是在___________沦陷后,内容:见104页
结果:国民政府内的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___________;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
28、1899年,美国提出的“_____”政策反映出它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取得的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9、志愿军堵机枪的英雄___,严守潜伏纪律的英雄__。
30、1853年太平军攻占______,建立太平天国。
31、国共在近代史上曾经进行过两次合作,两次合作都取得过重大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背景是什么?
(2)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军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战役是?
32、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33、面对外敌入侵和本国的专制统治,中国人民在近代进行了艰苦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抗战和探索。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分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请结合这两个革命阶段的斗争回答下列问题。
(1)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事件是什么?写出这场革命的领导者。
(2)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什么?写出这一事件成为转折点的理由。
(3)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谁?它在何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写出把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向顶峰的事件。
34、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 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从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些内容自于什么条约?这-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一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些条款出自于什么条约? 这一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与前一个条约相比较,这一条约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些条款出自于什么条约?这一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一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严重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