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高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2、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三大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 3、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就社会转型而言,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 4、圆明园遗迹静静地向世人述说着历史耻辱,百余年前这一世界名园遭受   野蛮的劫掠焚毁,沦为废墟。(   )

    A. 日本侵略军   B. 沙俄侵略军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 5、有评论:“……是一个伏笔,是一次历史转折时刻的壮举,成败不可单拘限在刘邓在大别山的战斗损失上,……脱离后方,以弱击强,能够全建制的坚持到全局范围的战略反攻,这便是伟大的胜利。”评论针对的是

    A. 重庆谈判

    B. 全面内战爆发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 6、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7、请你为下图选择一个标题

    A.九一八事变形势图

    B.一二八事变形势图

    C.七七事变形势图

    D.八一三事变形势图

  • 8、“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而是为独立思考,为站起来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

    A.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起来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C.民族平等意识开始觉醒

    D.中国封建制度已经结束

  • 9、某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在历史单元复习课上做汇报展示,下表是他们从教科书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们汇报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乡镇企业改革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市场经济改革

  • 10、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 檀香山

    B. 武昌

    C. 日本东京

    D. 南京

     

  • 11、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A.团结与合作

    B.战争与和平

    C.民主与法制

    D.和平与发展

  • 12、2004年2月8日 ,江泽民来到广东省肇庆市阅江楼,参观了《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后,欣然题词“北伐先锋,永垂青史”。题字赞颂的是北伐战争时攻克武昌、消灭吴佩孚的一位名将。这位北伐将领是( )

    A.周恩来

    B.蒋介石

    C.叶挺

    D.孙中山

  • 13、鲁迅咏赞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下列可以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积极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B.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 14、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成就最大的工业部门是(  )

    A. 钢铁工业   B. 原子能工业   C. 石油开采和加工工业   D. 电子计算机工业

     

  • 15、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德国

    D.美国

  • 16、孙中山发表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该檄文应发表于

    A.兴中会成立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二次革命”时期

    D.护国战争时期

  • 17、给下面这组图片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两弹一星”功臣

    B.载人航天工程

    C.保障粮食安全

    D.人类健康事业

  • 18、“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民族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反映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成熟与强大,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不让历史悲剧重演,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如右图中“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A.旅顺大屠杀

    B.八一三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抗战的胜利

  • 19、《长津湖》红色电影的热播给我们上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影片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率部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是(     

    A.朱德

    B.刘伯承

    C.邓小平

    D.彭德怀

  • 20、下列不是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

    A.冯玉祥 B.张作霖 C.孙传芳 D.吴佩孚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了“螺丝钉”精神的人是______

  • 22、被誉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 )

  •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是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24、1894年,日军占领____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1937年,日军占领____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 2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省会城市);《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中②处是____(省会城市或首府)。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 26、____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27、经过:________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________;英军进攻虎门炮台,________等战死;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________率众抵抗,力竭牺牲;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 28、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 2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

  • 30、洋务运动前期以“_____”为旗号,后期则打出“_____”的旗号。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哪场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写出19世纪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1例。

    (2)为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孙中山在革命纲领中提出了什么内容?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哪一运动失败?

    (3)写出我国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名称。

    (4)写出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

    (5)写出20世纪四十年代中共在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的依据1例。

    (6)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 32、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展现自己的舞台。从旧中国的“弱国无外交”,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逐步成长为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大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为建立与各国间正常关系,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和方针?

    (2)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哪些国际会议的舞台上得到展现?

    (3)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哪些外交成就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请回答:

    (1)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

    (2)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三农”问题

    材料一:1952年底,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1)材料一中农民的“梦想”是通过哪场运动实现的?这场运动使土地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2)据材料二示意图,指出ABCD中哪段的措施使土地的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据材料三,指出小岗村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变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