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亳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这有利于我们休养生息、壮大力量。”与此相应的革命决策是(     

    A.整编军队

    B.进军农村

    C.夺取城市

    D.休养生息

  •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方针,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应是( )

    A.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B.自由民主 平等博爱

    C.实业救国 振兴中华

    D.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 3、下列哪一事变的性质,根本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4、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一学制度一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②③

  •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农民从中获得了

    A. 土地所有权

    B. 土地自由买卖权

    C. 土地经营权和分配自主权

    D. 加入农业合作社社

  • 6、北洋政府时代时间不长,但政府频繁更迭。袁世凯死后,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当时盘踞东北的军阀是

    A.直系军阀

    B.皖系军阀

    C.奉系军阀

    D.滇系军阀

  • 7、下图是1919年上海《新闻报》上发表的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它揭示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青年学生起到的重要作用

    B. 商人罢市游行施加的压力

    C. 工人罢工声援的巨大威力

    D. 举国上下斗争浪潮的冲击

  • 8、邓小平,这个令国人敬仰、让世界瞩目的名字,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旗帜,他永远与我们在一起。下列选项中的会议和邓小平理论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一届人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七大

  • 9、回顾历史,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导航者的作用。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 10、禁毒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早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就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虎门销烟”距今(2018年)

    A. 162周年

    B. 179周年

    C. 180周年

    D. 190周年

  • 11、“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工业基础得到了极大改善

    C.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完成

  • 12、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C.都被袁世凯镇压 D.最终都取得成功

  • 13、祖国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新疆和平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

    C.北平和平解放

    D.香港澳门回归

  • 14、中国共产党最终能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有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5、2009年4月3日,影片《高考1977》在全国上映,影片描述一批知识青年面对1977年高考恢复时发生的故事。高考制度虽然在中断了11年之后得到恢复,但这11载光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高考制度中断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 16、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

    A.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C. 一三事变的爆发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17、 170年前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A.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

  • 18、和北京大学共同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的刊物是

    A.《青年杂志》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 19、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关天培 D.陈化成

  • 20、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逐步发展企业的

    A. 全部私营

    B. 私私合营

    C. 全部没收

    D. 公私合营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____》。

  • 22、     )年,西藏和平解放;(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________的产生;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请求光绪帝拒和、迁都、变法,史称________”。

     

  • 24、历史上的口号或主张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的特征。

    (1)洋务运动期间,在“   ” “求富” 口号指导下,洋务派开展了一场维护清朝统治

    的自救运动。

    (2)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新文化运动提倡   与科学,促使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 25、人类形成距今约________________年。

     

  • 26、1912年4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宣布解职.此后统治中国的是______

  • 27、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________革命政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提出“振兴中华”的主张。

  • 28、____________年10月,英国炮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______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 29、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一部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 30、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的革命团体是_____。1912年,_____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那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该政策有什么作用?

  • 32、1949—1952年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据此,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一时期,我国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哪次会议通过的?

    (2)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上同帝国主义进行了什么斗争?结果如何?

    (3)这一时期,中共同封建势力进行了一场什么斗争?主要在哪一地区开展?

    (4)这一段历史对我国有何影响?

  • 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真正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样,就使1915年开始发起的这场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1)材料一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根本变化?

    (2)从据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该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性?

    材料三  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先驱们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着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感伤,但俄国革命的成功却带来另一条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3)依据材料三,“五四文化思潮”爆发的时间。“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至少回答三点)

    (4)后来,在材料一“这场运动”和材料三“五四文化思潮”影响下,中国历史发生了一件大事,使中国走向另一条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请问这是什么事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