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A.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

  • 2、学完宋朝历史后,某同学将如下三幅图片归为一类,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宋朝商业发达

    B.宋朝科技领先世界

    C.宋朝印刷术发达

    D.宋朝绘画艺术高超

  • 3、184年,东汉末年爆发了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是(     

    A.陈胜

    B.项羽

    C.刘秀

    D.张角

  • 4、她被宋庆龄评为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哪一朝代的帝王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A.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

    B.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置通判

    D.实行募役法

  • 6、有一位北方朋友,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

  • 7、“他一心治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 ”他是(     

    A.尧

    B.舜

    C.鲧

    D.禹

  • 8、线索归纳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小英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衰”一课后,制作了如下知识卡片,其中空白处应填写

    东汉兴哀

    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

    兴盛:“光武中兴”

    衰败:外戚宦官专权

    瓦解:________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 9、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还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这说明北魏统治者(       

    A.主动进行文化认同

    B.积极改造中原文化

    C.追求自我意识觉醒

    D.竭力宣扬偶像崇拜

  • 10、蒙古民族“以相互敌对关系存在着的各个小群的游牧民,突如其来成为席卷整个亚洲,合流于军事政治的完整体”。据此分析成吉思汗的功绩(     

    A.统一蒙古草原

    B.实现中国统一

    C.建立欧亚帝国

    D.统一整个亚洲

  • 11、“直自如话,通俗易懂这是人们对谁作品的评价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商隐

  • 12、据史书记载,大风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死者约300人。这一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 13、201555日,纪念“元谋人”化石发现50周年大会在元谋人博物馆召开。下列关于元谋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   B. 能够制作工具

    C. 懂得使用火   D.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是最高古人类

     

  • 14、《汉书》记载,西域胡商来到中原是因为“其欲贾市为好”。当时,西域物品在中原地区非常受欢迎。这反映出(     

    A.中原传入西域的主要是地方特产

    B.丝绸之路促进了物种交流

    C.西域传到中原的主要是技术

    D.丝绸之路改变了经济结构

  • 15、《尚书》载,“民”已经成了受“天”庇护的政治主体,“民”意即“天”意,“君”不安民、养民,则会受到“天”的惩罚。这表明《尚书》倡导的是

    A.“民本”和“法治”

    B.“民本”和“德治”

    C.“仁政”和“民主”

    D.“法治”和“德治”

  • 16、东汉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一“局面”被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百家争鸣”

    D.七国之乱

  • 17、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的是( )

    ①施行“推恩令” ②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设立军机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8、《秦王破阵乐》歌颂的是谁(  )

    A. 秦始皇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 19、以下归纳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题意?

    A.社会动荡

    B.制度变革

    C.思想学术繁荣

    D.民族交融

  • 20、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为了现固疆土,西周实行了_______;秦朝_______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 22、战国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

  • 23、分封制逐步瓦解: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_________,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___________,由此加强________________

  • 24、南朝政治的表现:宋武帝、________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社会比较安定,但梁武帝时,政治日益败坏。

  • 25、填空题

    (1)春秋时期,   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成为春秋首霸;战国时,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2)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西起 ,东到  

    (3)世界上最大青铜器是   ,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的是  

     

  • 26、_____ (朝代)时,海上交通范围有了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明成祖称帝后,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派_____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 27、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______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南朝时的_____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 28、   年,   称帝代魏,建立晋朝。

  • 29、此人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后来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_________

  • 30、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尊奉________________为人文始祖。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①孔子           A.休养生息

    ②刘邦           B.有教无类

    ③嬴政           C.派人赴台湾

    ④孙权           D.统一文字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两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两个。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是我国古代的一句谚语。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谚语应是何时出现的?

    (2)材料二的说法是从何时出现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从材料一、材料二看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4)简要说说出现材料一、材料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