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李斯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2、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出生于公元前 179 年,其时间可以表示为( )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2世纪前期
D.公元2世纪后期
3、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状况是( )
A.朝政腐败黑暗
B.自然灾害频繁
C.地方州郡作乱
D.起义风起云涌
4、文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清军进行了两次雅克萨之战,重创沙俄侵略者。雅克萨之战的组织者是
A. 康熙帝 B. 顺治帝 C. 雍正帝 D. 乾隆帝
6、唐朝末年爆发的农民起义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红巾军起义
D.黄巢起义生
7、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墨子
8、以下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可以直接证明
A.手工业技术先进 B.国家体制完备
C.农业生产发达 D.已有成熟文字
9、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他的什么理念( )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兼容并包
C.民本思想
D.以文治国
10、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人物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11、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可以有效地学习历史。以下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国人暴动 ②张骞通西域 ③新朝建立 ④八王之乱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1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个政权积极发展内政,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B.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C.曹魏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D.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13、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起义军领袖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1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这里说的“考试制度”指的是(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三省六部制
15、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 )
A.鼓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确立县制
D.统一度量衡
16、下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的一组图片,据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两宋时期科技的发达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友好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7、历史故事会上,一组同学讲述了某位历史人物的三个典故:“扳倒并”“滚马桥”“杯酒释兵权”。他们还可讲述的关于这位人物的典故是( )
A.“黄袍加身”
B.“澶渊之盟”
C.“靖康之耻”
D.“岳母刺字”
18、为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概念,培养他们绘制历史示意图的能力,老师绘制了下面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哪一字母代号处( )
A.a B.b C.c D.d
19、南宋初期,有志之士收复失地心切,诗歌中多慷慨、豪迈之气,感情强烈,到后期便逐渐成为统一无望的悲叹、无奈,和对当权者的批判与谴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主观臆断
B.商品经济发展
C.南宋偏安一隅
D.宋代重文轻武
20、下列政权中结束三国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短暂统一的是( )
A.东晋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21、约公元前______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______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2、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置管理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_________;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开始于___________(朝代)
23、约_________年,汤建立商朝。_________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4、号称“六朝古都”,三国是它叫建业,而东晋时则叫建康,今天叫它___________。
25、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____时最后完成;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上,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26、【书写·世界贡献】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制作出更为物美价廉的植物纤维纸。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7、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了(_______)国,都城在(__________)
28、唐朝后期,人民不断发动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____带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960年,后周大将____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29、秦始皇为了北御匈奴,修筑_______;汉武帝派______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歌中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______。
31、请对下列著作与作者进行搭配。
《道德经》 | 老子 |
《伤寒杂病论》 | 钟繇 |
《宣示表》 | 张仲景 |
《洛神赋图》 | 司马迁 |
《史记》 | 顾恺之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
(2)武装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____
(3)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____
(4)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面积最大的根据地是____
3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3)材料三中培根提到的“这三种东西”都是唐宋时期发明的,其中“第二种”指什么?它的发明与传播有何重大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