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朝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是( )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统一六国的需要
C.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3、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制度更替。人们为解决社会危机给出了很多种方法:一种主张以仁义治国,一种主张以法治治国,一种认为不应该强求,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请问他们分别是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儒家、墨家、道家
B.墨家、道家、法家
C.墨家、法家、兵家
D.儒家、法家、道家
4、《三国演义》里有“借东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他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桂陵之战
5、宋朝时,民间流行着这样一则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的人们不以从军为荣是因为北宋实行
A.重武轻文政策
B.中央集权策略
C.分割宰相权力
D.重文轻武政策
6、我们想要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A.《西游记》 B.《史记》 C.《汉书》 D.《大唐西域记》
7、今河南省曾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省内有不少城市曾是古代王朝的都城。如洛阳、开封、安阳、商丘等,下列王朝中,曾定都于今安阳的是 ( )
A. 夏 B. 商 C. 西周 D. 秦朝
8、分析下表中的唐诗可得出( )
“渔人漾舟沈(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
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之一
9、西汉政府将西域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号令,调遣军队。以上说明西汉政府
A.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B.首次与西域地区建立联系
C.在丝绸之路沿线征收赋税 D.能够直接与大秦进行贸易
10、最后统一了魏、蜀、吴三国的朝代是( )
A.魏
B.西晋
C.西汉
D.北魏
11、西汉时期的一部史学著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曾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著作是指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
12、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明长城(如图)总长万余里,她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边
B.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到陇西
13、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为强化中央权力,汉景帝进行了“削藩”,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汉景帝的“削藩”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的相同点是
A.都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封国问题 B.都得到了各诸侯国的热烈欢迎
C.都对解决封国问题起到重大作用 D.都有利于改变丞相位高权重局面
14、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失地的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是( )
A.李纲
B.岳飞
C.辛弃疾
D.陆游
15、以下能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A.改革户籍制度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严明法度
17、“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18、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如图)。这一伟大工程:( )
A.中心是①-长安,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B.是隋炀帝败绩之一,是导致隋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C.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D.促进了隋朝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
19、西汉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9年
B.公元25年
C.公元184年
D.公元200年
20、“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句诗里歌颂的“李太守”指的是
A. 禹
B. 盘庚
C. 李冰
D. 商鞅
21、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代表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顺其自然( ) 依法治国( )
民贵君轻( ) 兼爱非攻(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22、请结合所学将下表填写完整 :
23、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靖康之变 B. 南宋建立 C. 岳飞遇害 D. 绍兴和议
24、“过着定居生活,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已广泛制作和使用陶器”,黄河流域最早体现上述特征的原始人类是( )
A. 河姆渡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大汶口人
25、明末各支农民起义军中,( )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6、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在该事件之后逐渐形成了严重的________现象。
27、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古人类是____________。
28、王羲之由于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________”;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的石窟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_和龙门石窟。
29、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
30、_______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1、连线题
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争,传递出了宝贵的战争思想和智慧。
(1)前207年,巨鹿之战 (1)东晋与前秦进行的战役,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200年,官渡之战 (2)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8年,赤壁之战 (3)曹操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4)383年,淝水之战 (4)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朝走向衰亡。
32、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著名书画家四位。
33、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统一】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
【文化一致】
材料二 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2)写出材料二中“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提出者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的除文化政策外的其他措施。
【对外交往】
材料三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过程。
【鉴古知今】
材料四 2022年8月1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摘自央视新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青少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做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