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雅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秦朝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统一六国的需要

    C.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2、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 3、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制度更替。人们为解决社会危机给出了很多种方法:一种主张以仁义治国,一种主张以法治治国,一种认为不应该强求,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请问他们分别是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儒家、墨家、道家

    B.墨家、道家、法家

    C.墨家、法家、兵家

    D.儒家、法家、道家

  • 4、《三国演义》里有“借东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他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桂陵之战

  • 5、宋朝时,民间流行着这样一则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的人们不以从军为荣是因为北宋实行

    A.重武轻文政策

    B.中央集权策略

    C.分割宰相权力

    D.重文轻武政策

  • 6、我们想要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A.《西游记》 B.《史记》 C.《汉书》 D.《大唐西域记》

  • 7、今河南省曾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省内有不少城市曾是古代王朝的都城如洛阳、开封、安阳、商丘等下列王朝中曾定都于今安阳的是 ( )

    A.   B.   C. 西周   D. 秦朝

     

  • 8、分析下表中的唐诗可得出(     

    “渔人漾舟沈(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

    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之一

  • 9、西汉政府将西域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号令,调遣军队。以上说明西汉政府

    A.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B.首次与西域地区建立联系

    C.在丝绸之路沿线征收赋税 D.能够直接与大秦进行贸易

  • 10、最后统一了魏、蜀、吴三国的朝代是( )

    A.魏

    B.西晋

    C.西汉

    D.北魏

  • 11、西汉时期的一部史学著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曾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著作是指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

  • 12、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明长城(如图)总长万余里,她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边

    B.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到陇西

  • 13、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为强化中央权力,汉景帝进行了“削藩”,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汉景帝的“削藩”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的相同点是

    A.都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封国问题 B.都得到了各诸侯国的热烈欢迎

    C.都对解决封国问题起到重大作用 D.都有利于改变丞相位高权重局面

  • 14、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失地的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是(   

    A.李纲

    B.岳飞

    C.辛弃疾

    D.陆游

  • 15、以下能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A.改革户籍制度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严明法度

  • 17、“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 18、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如图)。这一伟大工程:(     

    A.中心是①-长安,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B.是隋炀帝败绩之一,是导致隋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C.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D.促进了隋朝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

  • 19、西汉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9年

    B.公元25年

    C.公元184年

    D.公元200年

  • 20、“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句诗里歌颂的“李太守”指的是

    A.

    B. 盘庚

    C. 李冰

    D. 商鞅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代表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顺其自然( )                           依法治国( )

    民贵君轻( )                           兼爱非攻(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 22、请结合所学将下表填写完整 :

  • 23、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靖康之变   B. 南宋建立   C. 岳飞遇害   D. 绍兴和议

     

  • 24、“过着定居生活,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已广泛制作和使用陶器”,黄河流域最早体现上述特征的原始人类是( )

    A. 河姆渡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大汶口人

  • 25、明末各支农民起义军中,(     )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 26、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在该事件之后逐渐形成了严重的________现象。

  • 27、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古人类是____________

  • 28、王羲之由于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________”;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的石窟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_和龙门石窟。

  • 29、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

  • 30、_______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争,传递出了宝贵的战争思想和智慧。

    (1)前207年,巨鹿之战 (1)东晋与前秦进行的战役,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200年,官渡之战 (2)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8年,赤壁之战 (3)曹操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4)383年,淝水之战 (4)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朝走向衰亡。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著名书画家四位。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统一】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

    【文化一致】

    材料二   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2)写出材料二中“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提出者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的除文化政策外的其他措施。

    【对外交往】

    材料三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过程。

    【鉴古知今】

    材料四   202281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摘自央视新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青少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做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