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不堪忍受,爆发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隋亡。隋炀帝的暴政表现为( )
①营建东都 ②开凿大运河 ③多次巡游 ④三次征伐东、西突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
A. 吐蕃首领已经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 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不断加强
C. 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 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成为一个民族
3、“敢于直言,言辞激烈,多次伤了唐太宗的面子,但还是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这个人是( )
A.魏征
B.宋璟
C.杜如晦
D.房玄龄
4、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是
A.汉朝 B.唐朝 C.两宋 D.明朝
5、后世的统治者都以秦朝的短暂存亡作为教训。秦朝灭亡于:( )
A.公元前207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30年
6、密云地区在历史上是军事要地,秦朝时属天下三十六郡之一的
A.渔阳郡
B.南阳郡
C.云中郡
D.右北平
7、宋代瓦市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等服务项目。这反映当时
A.都市生活丰富
B.商品交易频繁
C.戏剧空前发达
D.节日习俗多样
8、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 周天子的亲属
B. 功臣
C. 先代的贵族
D. 归附的部落首领
9、《后汉书·蔡伦传》:“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中对蔡伦的评价,主要突出的是蔡伦的什么贡献( )
A.发明地动仪 B.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改进造纸术 D.编订《千金方》
10、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科举制给社会带来新气象
B.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
D.百姓的服饰过于华丽
11、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以下关于我国上古三个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夏朝-商朝-西周
B.商朝-夏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
D.西周-商朝-夏朝
12、“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下列皇帝中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A.唐太宗
B.隋炀帝
C.汉献帝
D.汉武帝
1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完成统一大业的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221年
D.公元前221年
14、下图铁制农具在我国出现于
A.原始农耕时代
B.夏商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5、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 炎黄战蚩尤
B. 商汤灭夏
C. 牧野之战
D. 春秋争霸
16、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她
A.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C.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临朝听政,发展科举
17、西汉有一段时期,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粮食铜钱非常充盈,被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和汉景帝 C.文景皇帝 D.汉平帝
18、在浙江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址,请问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9、科举制自隋唐以来一直为封建统治者所沿用,有人认为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也有人认为科举制之于人才的毁灭比焚书坑儒还严重。下列对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所起作用的评价,其中较为客观的是
A. 为国家培养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
B. 西方学者说:中国这条人仕道路标志着与西方的一大差别
C. 宋代以前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以后尤其是明清弊端丛生
D. 科举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为皇帝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奴仆
20、下列各项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永嘉南渡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袍加身
21、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 _____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_____,统一契丹各部,在_____建立契丹政权,有时又称_____。
(2). 北宋时期,西北的党项族族势力崛起。11世纪前期,首领_____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城_____,史称_____。
(3). 宋辽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2世纪初期,完颜部杰出首领_____起兵抗辽,1115年,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____。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_____灭亡。
22、写出下列唐诗、宋词、元曲作品的作者。
(1)《蜀道难》——
(2)《念奴娇·赤壁怀古》——
(3)《窦娥冤》——
23、道家学派创始人_____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_____”,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24、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_____________》。
25、从605年起,__________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__________,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是北京城的核心。
26、三国时期,孙权于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台湾,当时台湾叫做________;420-589年,中国的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这四个王朝都定都在________。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1915年,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黄海海战中,率守军奋力抵抗,中炮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
(3)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8、填图。
(1)根据图一,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是 、最南是 。
(2)根据图二,都江堰分为鱼嘴、 (填字母)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
(3)图三中①处应填写 。
(4)秦朝为加强统治,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 ,在中央设立了 官职来管理行政。
29、______生活在距自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1921年到1929年,经裴文中等科学家考古发掘,使 ______遗址成为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资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30、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把都城迁到 ______;494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______
31、连线
孔子 | 墨家学派 |
老子 | 法家学派 |
墨子 | 儒家学派 |
韩非子 | 道家学派 |
32、列举南朝时期的四个朝代名称。
33、对外政策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向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的对外政策,并列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向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材料二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