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孟子的是( )
A.“兼爱,非攻”
B.“礼治”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为政以德”
2、《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长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该材料反映宋代( )
A.经济重心南移
B.边境贸易繁荣
C.民间艺术精湛
D.市民生活丰富
3、后世的统治者都以秦朝的短暂存亡作为教训。秦朝灭亡于:( )
A.公元前207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30年
4、在某一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那么这个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
A.宋代民族的融合
B.宋代经济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海外贸易的发达
5、公元纪年把每100年称之为一个“世纪”。距今2223年前,刘邦建立了西汉。按照公元纪年法,西汉建立的时间应该为( )
A.公元3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2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6、春秋时期各诸侯争夺霸主的地位,进行征战的名义是( )
A.清君侧
B.尊王攘夷
C.匡扶王室
D.攘外安内
7、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选出下列与隋唐史实表述相符的一项( )
A.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B.唐都洛阳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汇集了波斯、大食等地的学者、商人
C.唐朝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D.玄奘西游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历史上被称为南朝的四个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
A.宋、齐、陈、梁 B.宋、齐、梁、陈
C.陈、宋、梁、齐 D.陈、齐、宋、梁
9、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他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禹 B.李冰 C.商鞅 D.盘庚
10、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原始人
11、斯塔夫里·阿若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制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据此回答,作者描述的是( )
A.夏朝 B.秦朝 C.商朝 D.周朝
12、这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具有革命性、进步性、广泛性、彻底性的特点。这场运动是( )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3、元朝作为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
14、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B.生活在长江流域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15、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禹建立夏朝 ②西周灭亡 ③商汤建国 ④盘庚迁殷
A. ①③④②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②①
16、1950年实行的土地改革和1956年完成的农业合作社最大区别是
A.受到农民欢迎
B.改变了所有制
C.促进农业生产增长
D.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状况
17、有一石碑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查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是( )
A.商汤
B.嬴政
C.齐桓公
D.周武王
18、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
A. 东汉初年 B. 三国时期 C. 东汉末年 D. 西晋时期
19、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种植水稻
B.会使用火
C.烧制彩陶
D.铸造青铜器
20、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一时期“变革”的是( )
A.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B.变法图新、确立新秩序
C.铁制农具和牛耕等新技术出现
D.周天子分封诸侯,以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1、______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2、汉武帝采纳主父偃“________”的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他还在思想上采纳了________(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23、东汉时期,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便利了文化的传播;贾思勰的《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________撰写的《齐民要术》。东晋的________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西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周朝的统治者实行________。
(2)针对西汉初期经济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策是________。
(3)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________,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420—589年,中国的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这四个王朝都定都在________。
(5)江南地区的开发——________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26、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是_______。
27、治世的表现(治国效果):政治___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人民生活_____________。国力有很大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______________”。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史实。
(1)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远古人类是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4)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方面出现的繁荣局面叫
29、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_____管理政教事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置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0、“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是宋代词人____。
31、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迭遭破坏。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连线:
1842年 《马关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1年 《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895年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2、依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被唐太宗比喻成 “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_____________
(2诗圣是_________
(3)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伟大诗人________________
(4)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_________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关系的变革导致了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各种矛盾尖锐突出。在这种局面下,虽然大批有识之士以满腔的热情深入思考,将自己的个人理想和社会价值融于一体,纷纷提出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形成了一个学术争论的局面,但这些争鸣大多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真正对当时社会政治变革形成最大而又最切实际影响的还是法家。之所以如此,在于其他的学派主张或过于强调道德理论色彩,或过于消极,其领袖及其学生都没有真正进入当时的权力阶层,而法家人物基本都是手握权柄的人,能够将自己的学说运用到实际的政治改革中。
——许杰编著《新编中国文化史》
(1)这则材料中“学术争论的局面”指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2)战国时期有一位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他反对空谈仁义,提出什么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材料中“过于强调道德理论色彩”、“过于消极”分别指的是哪一思想学派?
(4)根据材料概括“学术争论局面”带来的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