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类学家对元谋人作了如下科学描述:“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得出这一结论应当依据( )
A.化石
B.史书记载
C.口头传说
D.当时文字记载
2、下表反映的主题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社会矛盾的加剧
C.反抗侵略的斗争
D.对外交流的频繁
3、西晋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A. “五胡”内迁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前秦统一北方
D. 北魏建立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适者生存
C.国家数量减少
D.逐渐趋于统一
5、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夏代的起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起始年距今年(公元2019年)时间为:
A.5000年 B.4089年 C.4088年 D.2014年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句话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的思想
B.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C.孔子“仁”的核心思想
D.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7、中国在抗疫期间,治疗新冠肺炎采取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汉代中医学就有“治未病”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D.神农氏
8、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西汉的史实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B.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C.班超在西域经营30年
D.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9、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更迭示意图的一部分,相应方框①内应填入
A.汉朝
B.明朝
C.五代十国
D.清朝
10、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的中心点是( )
A.长安
B.涿郡
C.江都
D.洛阳
11、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 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种情况反映出的问题是( )
A.诸侯争霸 B.王室衰微 C.经济发展 D.天下一统
12、都江堰水利工程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对该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防洪、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③具有科学性,并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
④破坏了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1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文中的轩辕是指( )
A.舜 B.禹 C.黄帝 D.炎帝
14、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河姆渡居民——骨耜
B.半坡居民——骨哨
C.黄帝——创造文字
D.炎帝——制作衣裳
15、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文莫若司马迁。这一认识是基于司马迁撰写了
A.《诗经》
B.《春秋》
C.《论语》
D.《史记》
16、明清时期,中外交往表现为暴力冲突与和平往来。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1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隋王朝
B.重用人才,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开元盛世”的全盛时期
18、西汉是跨公元前后的朝代,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灭亡,西汉存在了( )
A.211年
B.210年
C.222年
D.223年
19、“又东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可用来佐证( )
A.东京汴梁成为国际大都市
B.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
C.商业贸易不再受时间限制
D.商业行为不再受官府管辖
20、秦朝重视法制建设,现今出土的“岳麓秦简”“云梦秦简”和“里耶秦简”中可以看到律名相当、内容相关的法律条文。据此可知( )
A.秦朝已经实现了依法治国
B.出土的不同秦简可以互证
C.秦朝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D.秦朝的法律条文名目繁多
21、公元前___________年,周平王迁都___________,史称东周。东周前期称为___________时期,后期称为___________时期。
2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时期出现的______。
23、《宋史·高宗本纪》记载:“是月……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该段史料记载的是( )
A. 宋元和议 B. 宋辽和议 C. 宋夏和议 D. 宋金和议
24、唐朝出现的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5、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 ______(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439年,______(政权)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6、1661年,郑成功率兵从_____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把敌人包围在_____和_____两个据点中。1662年8月,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归祖国。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
27、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把都城迁到 ______;494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______
28、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纪传体通史《________》。
29、西周的都城在______;东周的都城在______。西周的疆域比商朝进一步扩大。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朝实行了______。
30、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古人类是____________。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
( )退避三舍 a. 原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 )纸上谈兵 b .牧野之战
( )阵前倒戈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 )刀耕火种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 )卧薪尝胆 e.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 )问鼎中原 f.春秋时楚庄王挥师北上到洛邑,并打败晋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一位即可)-------
(2)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3)领导了大泽乡起义(一位即可)--------
(4)230年,率领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5)建立西晋,统一全国-------
(6)北魏的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33、宋元时期,经济繁荣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这些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材料三中纸币叫什么?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