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铜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选举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 2、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权国家形态,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出现。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这是因为它

    A.进行了变法

    B.建立了国家机构

    C.实行了分封制

    D.产生了封建制度

  • 3、佛教开始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

    A.秦朝    B.东汉末年    

    C.战国时期    D.西汉末年

  •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她(  )

    A. 替体弱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务   B. 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

    C. 重用人才,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

  •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中央集权

  • 7、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早期人类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国家的分裂与民族的汇聚

  • 8、“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巩固周王的统治

    C.保证国家的兵源

    D.保证国家的税收

  • 9、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了尧、舜、禹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舜和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都是通过( )。

    A. 世袭制   B. 竞选制   C. 部落战争   D. 禅让制

     

  • 10、历史是真实的,而传说、神话是虚构的。下列属于真实历史的是

    A.盘古开天 B.女娲造人 C.大禹治水 D.武王伐纣

  • 11、战国时期,下列各项中体现孟子思想主张的是

    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民贵君轻

  • 1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曲辕犁

     

  • 13、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可见《史记》的体例是

    A.编年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编年体断代史 D.纪传体通史

  • 14、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已造福人民2000多年,在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也未被毁坏,这项工程是(     

    A.灵渠

    B.湘江

    C.郑国渠

    D.都江堰

  • 15、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从功能划分它属于( )

    A.礼器

    B.食器

    C.乐器

    D.酒器

  • 16、“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是杜甫《无家别》中的诗句,造成诗中这一景象的重大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澶渊之战

    D.靖难之役

  • 17、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挢、贺胜桥为其所在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呼的队伍(  )

    A.黄埔学生军 B.冯玉祥部 C.八路军 D.叶挺独立团

  • 18、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共历两代皇帝。下列叙述与隋炀帝无关的史实是(     

    A.正式确立科举制

    B.派人三赴流求

    C.统一南北币制

    D.开通隋朝大运河

  • 19、有人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有权来管中国的事。这表明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打击了封建势力

    C.冲击了列强的在华统治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 20、下列关于莫高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甘肃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②大部分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③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

    ④窟内有大量的佛经、文书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历史人物

    (1)洒脱浪漫,“诗仙”美誉——

    (2)悲愤凄婉,“诗圣”美称——

    (3)诗作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唯一女皇帝——

    (5)唐玄宗时的贤相(一位即可)——

    (6)灭亡唐朝的节度使——

  • 2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史实

    时代特征

    1)中国大地上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其中距今约70-20万年的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国家)。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3)约公元前2070年,(人物)建立夏朝,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代替禅让制。

    4)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局面。

    与社会变革

    5)秦朝统一后,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以统一货币。

    6)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措施,影响深远。

    的建立和巩固

    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 23、唐朝时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

  • 25、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使长城成为各民族_____的纽带。

  • 26、夏朝制定了我国最早的历法______

  • 27、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__为中心。

  •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907年朱温建立的政权——

    (2)宋太祖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3)南宋的都城——

    (4)北宋时兴起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 29、________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______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 30、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_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________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对应的成就用线连起来。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的答案。

    (1)清朝时期入侵我国东北的侵略者——

    (2)明末侵占我国宝岛台湾的侵略者——

    (3)明朝时期攫取广东澳门居住权的侵略者——

    (4)元末明初侵略我国东南沿海的侵略者——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了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暂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威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受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幅图反映了唐朝和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请列举出和这个少数民族往来的具体事例,至少两例

    (2)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间的盟约,其名称是什么?

    (3)以上几则材料中,你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