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长春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表是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的。表中现象最可能与汉武帝的哪一措施有关

    A.北击匈奴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盐铁专卖

  • 2、“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减轻农民徭役、赋税负担

    B.注重发展生产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D.统治者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 3、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

    C.金城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

  • 4、他医术高明,擅长外科手术,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沸散"。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 5、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技术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6、明代读书人考试必须严格按照固定的题目和格式进行,不然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被录取,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

    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

  • 7、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①《红楼梦》         ②《牡丹亭》        ③《资治通鉴》       ④《长生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8、楚汉战争的实质是(     

    A.民族战争

    B.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

    C.汉代取代秦朝的战争

    D.项羽、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 9、西域地区正式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班超再次出使西域

    D.西域都护的设置

  • 10、秦的统一意义深远。下面对其意义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1、《天工开物》整理了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等技术。这反映该书注重

    A.总结生产技术经验

    B.运用理论指导实验

    C.吸纳西方科学知识

    D.大力传播先进思想

  • 12、“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唐朝诗圣杜甫的诗句,它真实反映了唐朝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的局面。唐朝鼎盛局面与哪一皇帝励精图治有关?(     

    A.唐玄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高祖

  • 13、战国初期,晋国被

    A.齐、燕、赵三家瓜分 B.赵、魏、秦三家瓜分

    C.燕、韩、赵三家瓜分 D.韩、赵、魏三家瓜分

  • 14、王萍同学家暑假期间喜迁新居,新买的家具和木质地板上油漆锃亮,交相辉映。但化工油漆中含有有害物质,天然漆对人体健康更好。下列远古人类懂得使用天然漆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 15、陈胜在大泽乡号召农民起义,高呼的口号是

    A.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 始皇帝死而地分

    C.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 天下若秦久矣

  • 16、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 “无为而治

    C. “民贵君轻

    D. “法治

     

  • 17、我国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问鼎中原──城濮之战

    B.退避三舍──桂陵之战

    C.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 18、小明同学在学习完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一课后发现:《三国演义》将曹操塑造成一个“大反派”,史书中却记载曹操统军30余年,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生活节俭。为此,小明请教以下四名同学,他们针对此问题认识正确的是

    A.小华:文学作品情节虚构,没有任何史学价值

    B.小丽: 史书的历史价值高于任何史料

    C.小红:文学作品趣味性强,可以替代史书记载

    D.小军:多种史料相互佐证,客观全面评价历史

  • 19、南宋与金的和议中,南宋统治者接受的条件不包括(     

    A.惩办岳飞

    B.向金称臣

    C.交纳岁币

    D.割让土地

  • 20、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据此推断商朝(     

    A.蓄牧业发达

    B.国家实力强盛

    C.社会物质丰实

    D.奴隶地位低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中国古代_______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 22、西汉文景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史称“__________”;东汉初期,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史称“__________” 。

  • 23、夏、商、周的建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这一时期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夏、商、周的更替,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相关知识,完成表格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之君

    古代文明成就(列举两项)

     

     

     

     

     

     

     

     

     

     

     

     

     

     

     

     

  • 24、【统治危机实行变法】1069年,北宋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变法是____

  • 25、唐朝有两位著名僧人:一位是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_____,另一位是为求取佛经精义前往天竺的_____

  • 26、在黄河流域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实行____;到了夏朝,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实行________

  • 27、杜甫的诗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__________”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__”。

  • 28、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关键性一战是_____________。

  • 29、广泛使用   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涿鹿之战后,各部落交流融合,形成   族,即今天汉族的前身.

  • 30、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任举两例)

    (2)为了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明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产生了什么效果?

    (3)清朝前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一对外政策的实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

    (1)退避三舍

    (2)纸上谈兵

    (3)围魏救赵

    (4)卧薪尝胆

    (5)烽火戏诸侯

    a.周幽王

    b.孙膑与庞涓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e.晋楚争霸时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1)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消灭秦军主力的战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建立与巩固。

    材料一 

    (1)材料一中①处应填   (填字母),②处应填。(A.孔子B.商鞅C.韩非子)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回答: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其下的行政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该朝废除旧的制度,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

    材料三 

    (3)观察如图,说出西汉时期封国范围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摘编自《这样评价中央集权不妥》张传玺(人民网)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