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是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的。表中现象最可能与汉武帝的哪一措施有关
A.北击匈奴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盐铁专卖
2、“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减轻农民徭役、赋税负担
B.注重发展生产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D.统治者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3、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
C.金城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
4、他医术高明,擅长外科手术,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沸散"。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5、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技术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6、明代读书人考试必须严格按照固定的题目和格式进行,不然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被录取,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
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
7、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①《红楼梦》 ②《牡丹亭》 ③《资治通鉴》 ④《长生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楚汉战争的实质是( )
A.民族战争
B.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
C.汉代取代秦朝的战争
D.项羽、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9、西域地区正式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班超再次出使西域
D.西域都护的设置
10、秦的统一意义深远。下面对其意义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天工开物》整理了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等技术。这反映该书注重
A.总结生产技术经验
B.运用理论指导实验
C.吸纳西方科学知识
D.大力传播先进思想
12、“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唐朝诗圣杜甫的诗句,它真实反映了唐朝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的局面。唐朝鼎盛局面与哪一皇帝励精图治有关?( )
A.唐玄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高祖
13、战国初期,晋国被
A.齐、燕、赵三家瓜分 B.赵、魏、秦三家瓜分
C.燕、韩、赵三家瓜分 D.韩、赵、魏三家瓜分
14、王萍同学家暑假期间喜迁新居,新买的家具和木质地板上油漆锃亮,交相辉映。但化工油漆中含有有害物质,天然漆对人体健康更好。下列远古人类懂得使用天然漆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15、陈胜在大泽乡号召农民起义,高呼的口号是
A.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 始皇帝死而地分
C.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 天下若秦久矣
16、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 “无为而治”
C. “民贵君轻”
D. “法治”
17、我国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问鼎中原──城濮之战
B.退避三舍──桂陵之战
C.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18、小明同学在学习完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一课后发现:《三国演义》将曹操塑造成一个“大反派”,史书中却记载曹操统军30余年,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生活节俭。为此,小明请教以下四名同学,他们针对此问题认识正确的是
A.小华:文学作品情节虚构,没有任何史学价值
B.小丽: 史书的历史价值高于任何史料
C.小红:文学作品趣味性强,可以替代史书记载
D.小军:多种史料相互佐证,客观全面评价历史
19、南宋与金的和议中,南宋统治者接受的条件不包括( )
A.惩办岳飞
B.向金称臣
C.交纳岁币
D.割让土地
20、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据此推断商朝( )
A.蓄牧业发达
B.国家实力强盛
C.社会物质丰实
D.奴隶地位低下
21、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中国古代_______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2、西汉文景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史称“__________”;东汉初期,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史称“__________” 。
23、夏、商、周的建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这一时期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夏、商、周的更替,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相关知识,完成表格
朝代 | 建立者 | 建立时间 | 都城 | 亡国之君 | 古代文明成就(列举两项) |
夏 |
|
|
|
|
|
商 |
|
|
|
| |
周 |
|
|
|
|
24、【统治危机实行变法】1069年,北宋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变法是____。
25、唐朝有两位著名僧人:一位是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_____,另一位是为求取佛经精义前往天竺的_____。
26、在黄河流域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实行____;到了夏朝,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实行________。
27、杜甫的诗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__________”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__”。
28、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关键性一战是_____________。
29、广泛使用 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涿鹿之战后,各部落交流融合,形成 族,即今天汉族的前身.
30、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任举两例)
(2)为了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明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产生了什么效果?
(3)清朝前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一对外政策的实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
(1)退避三舍
(2)纸上谈兵
(3)围魏救赵
(4)卧薪尝胆
(5)烽火戏诸侯
a.周幽王
b.孙膑与庞涓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e.晋楚争霸时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3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1)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消灭秦军主力的战役——
3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建立与巩固。
材料一
(1)材料一中①处应填 (填字母),②处应填。(A.孔子B.商鞅C.韩非子)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回答: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其下的行政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该朝废除旧的制度,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
材料三
(3)观察如图,说出西汉时期封国范围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摘编自《这样评价中央集权不妥》张传玺(人民网)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