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肇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长城位于游牧地区与农耕定居地区连接处,在客观上起到经济、文化的汇聚作用,而且其防御效应促进了汉族与北方各族在封建文明基础上凝聚融合。”上述材料表明长城

    A.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B.避免了北方各族对中原的侵扰

    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D.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   B.   C.   D.

     

  • 3、海内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华人是黄色人种 B.海外华人都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

    C.炎帝被黄帝打败 D.中国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4、《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一制度被称为

    A.宗法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 5、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该制度下,中央直接管辖地方

    B.始创于秦始皇时期

    C.秦朝在全国设40多郡,其长官为郡守,由朝廷直接任免

    D.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 6、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7、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的显著进步表现为

    ①已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

    ②已使用铁器

    ③已懂得人工取火

    ④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8、战国时期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是(     

    A.涿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 9、“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这反映了西汉初年的哪一社会状况

    A. 人口锐减

    B. 土地荒芜

    C. 社会安定

    D. 经济繁荣

  • 10、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简表》,从中可以得出中国古代

    姓名

    主要成就

    张仲景

    他广泛收集民间药方,结合自身的行医心得写成《伤寒杂病论》

    华佗

    他的行医足迹遍布各地,又认真钻研医术。发明了“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

    A.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世界

    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科技著作由政府统一编写

    D.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

  • 11、郑和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远航的主要目的是

    A. 寻找通往西方的航线,发展贸易

    B. 促进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C.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

    D. 发展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

  • 12、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A.王昭君

    B.蔡文姬

    C.文成公主

    D.平阳公主

  • 13、中国古代王朝历经更替,不断发展。以下正确描述历史演进的是(     

    A.亡于暴君的王朝:夏朝亡于夏桀——商朝亡于商纣——周朝亡于周厉王

    B.第一个封建盛世:汉初刘邦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

    C.走向衰落的东汉:张角创立太平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D.天下分分合合:春秋战国时期——“一统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 14、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兴办太学 D.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

  • 15、下图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成功治理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A.黄帝 B. C. D.

  • 16、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之争

    C.秦朝灭亡

    D.文景之治

  • 17、“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不正确的是

    A.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B.商汤——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厉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D.周文王——牧野之战,灭商建周

  • 18、与西周周厉王相关的故事是

    A.姜太公钓鱼 B.炮烙之刑 C.三过家门而不入 D.“国人暴动”

  • 19、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指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0、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22、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抗元名将是_____

  • 23、截至2017年7月9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2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2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里排名第二,仅次于意大利(53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世界文化遗产)】

    (1)上述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展示的文字是________。这种文字记录了________朝的历史。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世界文化遗产)】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请问他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儒家学说在________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11世界文化遗产)】

    (3)都江堰是战国时期________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三部分组成,将岷江东边的内江之水引入支流,灌溉农田的部分是________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2014.6世界文化遗产)】

    (4)西汉时期,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联系的人物是________。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是________

  • 24、____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 25、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______(国家)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 26、公元前209年,谪守渔阳九百人因遇“天大雨”,“失期当斩”,掀起了________起义。184年,经张角10多年的组织策划,发动了________起义。

  • 27、秦统一全国后,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将文字统一为______

  • 28、启在______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确立。西汉建立后,几代统治者政策得当,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得以安定,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局面______

  • 29、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______

  • 30、隋唐时期,为我国对外交往做出贡献两位使者是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人物和相关称谓及成果连接起来: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结合下列描述写出相关的人物。

    (1)他是东汉一位宦官,为改进纸张的技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他是东汉的一位科学家,制造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3)他是东汉的一位医学家,编制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宋朝民族英雄

    英雄

    1

    2

    英雄事迹

    他遏制了金对南宋的掠夺,维护了南宋的和平;保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并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价。

    他本是文官,为反抗蒙古入侵大肆屠杀和掠夺,勇敢地走上战场;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

    ——摘编自《宋史》

    材料二   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了此前500年间中国国内五六个民族或区域性的政权并存、互相割据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向。

    ——摘编自尚衍斌《元朝疆域治理的历史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图1、图2两位英雄的姓名;概述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元朝统一全国”和“文天祥抗元”是否矛盾,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