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A.“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B.“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C.“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D.“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墨尔本电影节组委会不顾中国民意的反对,执意为疆独分子做宣传,中方对这种险恶用心 。
②他是我大伯的老邻居,大伯有几个孩子,谁几岁,谁的性格怎样,他都 。
③李警官在办案过程中十分细心,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真可谓 。
A.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了如指掌
B.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C.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D.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3、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右图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B. 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C.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D.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 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 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 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áo) 参省乎己(xǐng)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全面优化服务,出台扶持企业的举措及系列配套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揭阳创新创业,解决企业家的后顾之忧。
②合上《红楼梦》,眼前尽是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女孩儿,一曲曲心生叹息的人世情。
③你刚大学毕业,进公司才三个月就被提升为部门主管。虽然机会难得,但你最好还是敬谢不敏,先在基层锻炼几年再说。
④不过一百多人吃着大锅饭的剧团,在那个米珠薪桂的时节,演不成戏,便没有收入,的确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⑤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⑥悠悠万事,唯学问为大,“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其实不容置喙,但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A. ②③④ B. ③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延安交响
刘成章
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
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眼前是延安吗?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实在想象不到它们居然可以长到那么高!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踵,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枣园革命旧址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清凉山最高。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平方公里的辽阔,4.余万的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举起来了,在半空里,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冲上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窑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砭沟,还是黄蒿洼、万花山,处处都有隧道。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见我的旧窝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温馨而浪漫的小街,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真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旧窝前用手机留了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此次回延安之前,我和97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
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
看眼前,是何人?
又面熟,又面生。
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朋友们最知我心,安排我住在离宝塔山最近的宾馆。每当暮色四合,宝塔山上的灯光哗啦一下全亮了,宝塔山红了,如火焰燃烧,也点燃了我的心。我想起,母亲告诉我1937年春天,当我过满月的时候,刘志丹夫人同桂荣妈妈,给我做了一双老虎鞋;我想起,我骑在南关大礼堂外的短墙上玩耍,适逢来开会的毛泽东走过,他慈爱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几秒;我想起,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亲自为我号脉、看病;我想起在清凉山上的新华广播电台,在那贴着白毡的小窑洞演播室里,我稚嫩的嗓音乘着电波飞遍全国……我这个出生在延安的孩子,是党呵护着长大的。
然而我深知,延安不是我一个人的。延安,是冼星海的延安,是石鲁的延安,是贺敬之的延安,是全国人民的延安,是永恒的革命圣地。作为地地道道的延安人,我的心将永远伴着延河奔流的强劲节拍而跳动。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四段写出作者阔别多年后故地重游时面对眼前延安将信将疑、犹疑不决的焦虑心理。
B.作者通过庄子笔下的大鹏表达出对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在今天焕发出巨大生机活力的惊叹。
C.文章写“马兰花”从无人欣赏到成为阳台上的摆设,意在写延安百姓对马兰花的喜爱之情。
D.作者引用《对月》诗表现了当今延安的隧道风光,表达了对诗人张碣神奇预测能力的惊叹。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枣园中的“大梨树”,是萦绕作者情思的延安记忆,既见证了领袖们那段光辉的峥嵘岁月,又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们去感受那段革命历程。
B.文章既有自然景观的描摹,也有风俗人情的展示,流露出对童年岁月的怀念,弥漫着无尽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延安与它的儿女们顽强生命的立体交响。
C.文章引用《回延安》的诗句,意在借诗人贺敬之笔下的延安景象衬托出新时代延安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面对眼前焕然一新的延安景象的赞叹。
D.本文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主要写作对象,以质朴的语言介绍延安的变化,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浓浓的悲伤情感,这情感由开头平淡到结尾变得浓郁。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7、(1)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7)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1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13)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1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2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
(29)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8、补全下列空缺的句子。(任选六空,超过六空,按前六空评分)
⑴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
⑵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⑶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⑷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⑸不应有恨,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⑹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
⑺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⑻君子不以言举人,___________。 (《论语》)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的教育名言很多,如《论语·为政》中“____,____”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2)在《离骚》中,表现诗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受挫而改变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描写宋武帝挥师北伐的威猛气概“______”,与宋文帝仓促北伐“______”的兵败惨状,形成鲜明对比。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痛惜北方沦陷区的宋朝百姓,已经安于北方统治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作者受着委屈、压抑着意志、忍受着责骂和侮辱的极端痛苦之状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月圆⑴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⑵
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⑶未缺:指月圆。⑷列宿:众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B.中间两联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C.尾联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清辉普洒,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D.全诗一直在写月,意境开阔,虽为羁旅思乡之作,却并不孤寂。
【2】这首诗描写了月圆之夜的羁旅思乡之情,视角不断变化,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许郢州①序
(唐)韩愈
①愈尝以书自通于于公②,累数百言。其大要言:先达之士,得人而托之,则道德彰而名问流;后进之士,得人而托之,则事业显而爵位通。下有矜乎能,上有矜乎位,虽恒相求而喜不相遇。于公不以其言为不可,复书曰:“足下之言是也。”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是非忠乎君而乐乎善,以国家之务为己任者□?愈虽不敢私其大恩,抑不可不谓之知己,恒矜而诵之。情已至而事不从,小人之所不为也;故于使君③之行,道刺史之事,以为于公赠。
②凡天下之事成于自同而败于自异。为刺史者,恒私于其民,不以实应乎府;为观察使者,恒急于其赋,不以情信乎州。繇是刺史不安其官,观察使不得其政④,财已竭而敛不休,人已穷而赋愈急,其不去为盗也亦幸矣。诚使刺史不私于其民,观察使不急于其赋,刺史曰:吾州之民,天下之民也,惠不可以独厚;观察使亦曰:某州之民,天下之民也,敛不可以独急:如是而政不均、令不行者,未之有也。其前之言者,于公既已信而行之矣;今之言者,其有不信乎?县之于州,犹州之于府也。有以事乎上,有以临乎下,同则成,异则败者,皆然也。非使君之贤,其谁能信之?
③愈于使君,非燕游一朝之好也,故其赠行,不以颂而以规。
(注释) ①许郢州:名仲與,时为郢州刺史。郢州属山南东道。 ②于公:即于頔,当时任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于頔虽然为政有功,但却是贪酷之吏,横征暴敛。 ③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此指许仲與。④政:征税。
【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
A.矣
B.乎
C.也
D.焉
【2】下列对第①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往昔相知作为下文进言的前提。
B.阐明上下相托而忠君为政的观点。
C.字里行间寄寓作者感激敬佩之情。
D.直接点明了本篇赠序的写作意图。
【3】下列属于文末“不以颂而以规”中“规”的内容的一项是( )
A.后进之士,得人而托之,则事业显而爵位通。
B.情已至而事不从,小人之所不为也。
C.诚使刺史不私于其民,观察使不急于其赋。
D.今之言者,其有不信乎。
【4】本文题为“送许郢州序”,实则以讽谏于頔为主,请结合本文第②段内容做简要分析。
14、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月21日是传统节气中的“小满”,一汽奥迪与刘德华合作的广告视频《人生小满》在各大平台刷屏,10小时内,此视频的转发和点赞数量均超过了10万。在刘德华的个人视频账号上有近500万点赞量,播放量过l亿次,观众反响热烈。然而,晚间,抖音博主“北大满哥”称,该广告涉嫌抄袭他的创意文案。网友评论:“那是什么抄袭啊,简直是复制粘贴,几乎一模一样。”
5月22日上午10时,奥迪下架所有相关视频,又在官方微博紧急发布致歉声明,并重申奥迪对于原创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称每一个直击人心的创意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厚积薄发。在奥迪广告事件发酵的同时,有网友发现,宝马、东风本田等汽车品牌的视频广告也存在着内容创意侵权的问题。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抄袭与创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