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张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下列事件与他们有关的是

    ①创造文字     ②制造船只     ③分封诸侯      ④实行“禅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商鞅变法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鼓励耕织 C.实行军功爵制度 D.建立县制

  • 3、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诗句的作者是谁,你如何回答

    A. 白居易

    B. 杜甫

    C. 李白

    D. 杜牧

  • 4、商鞅变法后,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是(  )

    A.齐国 B.楚国 C.晋国 D.秦国

  • 5、宋太祖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采取的措施有(  

    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分化事权,分割宰相势力③设置通判分散知州势力④设置御史台,监察百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6、商鞅从“利禄官爵持出于兵,无有异施也”这一原则出发,坚持“国以功授官予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的这一措施(       

    A.促成了尚武风气的形成

    B.确立了官僚政治体制

    C.消除了宗室贵族的影响

    D.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 7、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黄帝

  • 8、“状元”一词与下列什么制度有关?(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 9、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富国强兵

    D. 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 10、小明参观某个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后,带回边这张图片。请你判断小明去的地方是

     

    A半坡遗址博物馆

    B元谋遗址博物馆

    C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D周口店猿人遗址博物馆

     

  • 11、商鞅变法使秦国统治集团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世袭贵族利益受到巨大冲击,新兴地主利益得到保障和提升。体现新兴地主利益的措施主要在于(  

    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统一度量衡 D.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 12、“姜子牙和申公豹是《封神演义》中交战双方的统帅人物,他们率领各自的军队在牧野展开决战,最后,姜子牙打败申公豹,随后姜子牙举行封神大典来庆贺胜利。”与这一传说相关历史事件是(     

    A.夏朝的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黄帝大战蚩尤

  • 13、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商”或“殷”,原因是

    A.商朝建立定都于殷 B.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C.名叫殷的商王规定的 D.“殷”字吉利

  • 14、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 他遭奸臣谋害   B. 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C. 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D. 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 15、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各民族政权的并立

    B.黄河流域政权的频繁更替

    C.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

  • 16、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内迁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316年内迁的羌族人灭亡了西晋

    B.十六国政权中包括位于西南的南燕

    C.淝水之战后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D.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

  • 17、悠悠千载无字碑,是非功过任评说。武则天注定是历史上无法被忽视的一个人,她是最卓绝的女皇。我们之所以肯定她是因为她 (  )

    A.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B.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C. 爱惜人才

    D. 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

     

  • 18、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当时任用商鞅变法的是

    A.秦穆公

    B.秦二世

    C.秦孝公

    D.惠文王

  • 19、楚汉战争中,项羽最后在四面楚歌中拔剑自刎,刘邦最终获胜。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有

    ①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②刘邦势力一直占绝对优势

    ③刘邦注重收揽民心

    ④刘邦善用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0、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汉朝的几位统治者(   )

    (1)汉文帝 (2)汉武帝 (3)汉高祖  (4)汉景帝  (5)光武帝

    A. (1)(2)(3)(4)(5)   B. (3)(1)(2)(5)(4)

    C. (3)(1)(4)(2)(5)   D. (3)(4)(1)(5)(2)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______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 22、明朝科学家______写了一部《______》: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 23、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使得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下表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请你将下列序号填入表格相应位置,并归纳商鞅变法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军功②世袭特权③耕织④土地自由买卖⑤县制⑥度量衡

  • 24、商后期制造的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而_______________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 25、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政治上确立__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494年迁都______,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 26、春秋后期,________________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 27、唐朝都城_____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会;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的明长城。

  • 28、春秋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是社会生产力显著进步的表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29、公元前138年,_______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230年,_______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 30、东汉:______出使西域,并经营西域30多年,还派______出使大秦。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杜甫             A.领导抗倭战争

         )朱温             B.“诗圣”

         )铁木真          C.《农政全书》的作者

         )戚继光          D.“成吉思汗”

         )徐光启          E.后梁政权的建立者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你写出战国七雄。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在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气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宋元时期,民族冲突异常尖锐,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但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政权……统治者在统治不同区域时,实施多元包容政策,……利用族群差别进行统治,而这正是“变通”最现实的体现。

    ——《蒙元民族政策研究》

    (1)材料一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赢得了周边各族的爱戴,被各族尊奉为什么?试用唐朝的相关史实说明“汉藏一家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中“它”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三指出,它对不同区域采取何种“变通”政策?写出此时对东南地区有效管理的措施。

    (4)综上所述,概括民族关系的主旋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