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A. 启汤
B. 启盘庚
C. 禹盘庚
D. 禹汤
2、汉初“七国之乱”时,朝廷由于财政困难,准备向当时的富商大贾借钱,他们却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这说明汉初( )
A.社会贫困
B.地方诸侯实力强大
C.政局动荡
D.中央集权有待加强
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主要特征是
A.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B.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国家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D.实行“焚书坑儒”
4、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也就是现在的( )
A.海南岛
B.台湾
C.朝鲜
D.日本
5、文物遗迹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渠道。下列文物遗迹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佛教传播的是( )
A.
B.
C.
D.
6、《宋书》中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尚未开发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7、下图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 )
A.灵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郑国渠
8、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9、记者 2016 年 10 月 11 日从农业部获悉,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 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亩产 1026.7 公斤的新纪录。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 稻的是( )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0、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叫某世纪末。据此你认为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 公元前3世纪初
B. 公元前3世纪末
C. 公元4世纪初
D. 公元4世纪末
11、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治世”史实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2、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房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审美观不一样
B.用途不一样
C.气候环境不一样
D.生产技术水平不一样
13、“古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这首歌谣反映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4、观察下边《战国形势图》,从中提取到的信息有
①位置靠东和靠南的分别是齐国和楚国②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
③这一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是秦④长平之战发生在今山西境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半坡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之处体现在(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开始饲养家畜
③能够建造房屋 ④学会保存火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该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巨著。该书的作者是(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17、某中国风歌曲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这首歌曲与下列哪位书法家有关( )
A.锺繇 B.王羲之 C.胡昭 D.王献之
18、观察下图,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9、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种情况反映了( )
A.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B.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20、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元帅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21、列举建立下列政权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辽国:________
金国:________
西夏:________
元朝:________
22、________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它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明代北京城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________,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3、南朝的强盛:__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24、1661年,郑成功率兵从_____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把敌人包围在_____和_____两个据点中。1662年8月,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归祖国。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
25、孔子的弟子整理的_______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记录在《___________》里,他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称霸中原。长江下游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第一个取得霸主地位的是___________。
27、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______》
28、___________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___________灭。
29、隋炀帝时,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________的正式确立。
30、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
31、连线题
A.禹 | a.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 |
B.桀 | b.将都城迁到殷 |
C.汤 | c.夏朝的第一个国君 |
D.盘庚 | d.商朝的建立者 |
E.纣 | e.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 |
32、根据提示,写出下列内容。
(1)______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2)西周实行______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3)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中,汉武帝派______、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
(4)王羲之的代表作《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3、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更替首领的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 二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初年实行哪一制度治理国家?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
(3)依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三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四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这一制度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4)依据材料四,概括该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