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文山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城市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农作物种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 2、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搭配正确的是(       

    A.祖冲之-《洛神赋图》

    B.王義之-《女史箴图》

    C.贾思勰-《齐民要术》

    D.山西大同-《龙门石窟》

  • 3、下列史实中,可以在下图所示著作中了解到的是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  ②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华佗发明“麻沸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4、《贞观政要·辨兴亡》里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朝仓库的丰实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这主要得益于(  

    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南朝陈的富有

    D.隋朝大运河的修建

  • 5、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史实与其不符的是

    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 6、历史时间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下列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表述,采用了“公元纪年法”的是(     

    选项

    时间

    事件

    A

    贞观年间

    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B

    唐高宗时

    武则天成为唐高宗的皇后

    C

    己酉年

    王安石主持变法

    D

    907年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A.A

    B.B

    C.C

    D.D

  • 7、某位历史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名人卡片(如图)。其中,空格处不能填写的内容是,(     

    A.数学名著《缀术》

    B.3.1415926-3.1415927

    C.先进历法《大明历》

    D.著有《水经注》

  • 8、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 9、在元代行省制度下,今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区属于( )

    A. 尚书省辖地   B. 中书省直辖地   C. 宣政院辖地   D. 行省辖地

     

  • 10、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火药

  • 11、如表为北宋部分时期军队人数统计表。这种状况的出现(  )

    年份

    人数

    968﹣975年

    378000人

    995﹣997年

    666000人

    1017﹣1022年

    912000人

    1041﹣1048年

    1259000人

    A.确保了军事力量的强大

    B.改变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C.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开支

  • 12、下表所示信息反映了北宋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A.发展经济的原因

    B.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

    C.政治腐败的影响

    D.农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 13、七年级将举办一场研学之旅,去探寻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其中最真实的史料来源是(     

    A.化石遗存

    B.影视资料

    C.自我想象

    D.神话传说

  • 14、元朝的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巴思巴 C.忽必烈 D.耶律楚材

  • 15、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西晋的建立

    B.西晋灭蜀

    C.西晋灭吴

    D.八王之乱

  • 16、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不能得到的启示是( )

    A.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B. 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C. 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D.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 17、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楚汉之争出现

    B.民族政权并立

    C.东汉走向衰亡

    D.藩镇割据形成

  • 18、王充在《论衡》中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A.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B.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 19、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C.孙刘联军偷袭烧掉曹军的屯粮

    D.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

  • 20、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农民起义建立了大明王朝,而推翻明朝统治的也是农民起义,正可谓“天道有轮回”,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观察《隋朝运河图》,请将表述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涿郡   B.余杭

     

     

  • 22、唐朝的陶瓷业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有___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 23、汉武帝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

  • 24、两汉时期科技文化取得许多突出成就,其中东汉的______改进造纸术,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名医______被称为“医圣”。

  • 2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___开始。

  • 26、北宋时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 27、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 28、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代名家辈出,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中唐诗人 的诗歌讽喻社会、同情人们,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 29、春秋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是社会生产力显著进步的表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30、唐朝先后设置______________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配对,把下列事件的序号写在相应的人物前面的括号内

    1)( )山顶洞人 ①三顾茅庐

    2)( )秦始皇 ②农民起义

    3)( )孔子 ③出使西域

    4)( )汉武帝 ④建立西汉

    5)( )刘邦 ⑤焚书坑儒

    6)( )陈胜吴广 ⑥广收门徒

    7)( )张骞 ⑦居住洞穴

    8)( )诸葛亮 ⑧大一统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我国魏晋时期迁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铁农具中的春秋经济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铁口木耒(lěi)(注:耒是一种可以脚踏的翻土农具。这件耒是南方楚国的物件,其主体是木器,底端基座套有铁口。)

    铁臿(chā)(注:当时的铁农具,大多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这类铁臿是安装在木臿刃口上的,以增强切割力。)

    材料二:管子对(齐桓公)曰:“……美金(指青铜)以铸戈剑矛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指斧)榻,试诸壤土。”

    ——(战国)《国语·齐语》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和使用铁器的国家之一……在中原地区,至迟在公元前 800 年前后的西周晚期,冶铁术发明,人工冶铁制品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此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铁器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获得相当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变革。

    ——白云翔《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

    (1)请自拟标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至少两种)。

    (2)就研究“春秋铁农具”而言,分别判断上述材料的证据价值如何?简述你的理由。

    (3)上述三则材料能否证明“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农具”这一结论?为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