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北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位于北方与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是

    A.西夏   B.金     C.辽   D.蒙古

     

  • 2、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各民族人民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这场运动是(  

    A.五四运动

    B.十年内战

    C.“文化大革命”

    D.“反右”斗争扩大化

  • 3、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其统治类似于历史上的(  )

    A.东汉

    B.秦朝

    C.北魏

    D.元朝

  • 4、该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且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该书的作者是(     

    A.汉武帝

    B.司马迁

    C.张仲景

    D.贾思勰

  • 5、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当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深远影响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

  • 6、“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主要是为了(     

    A.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

    B.发展现代农业,解决温饱问题

    C.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D.研制“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

  • 7、东汉时,他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他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张衡 D.蔡伦

  • 8、“尊王攘夷”一词出现于《春秋·公羊传》,大意是齐桓公会过问和制止那些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而他也借助着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齐桓公打着这一旗号的目的是(   

    A.维护天子权威

    B.争夺中原霸主

    C.扩充齐国疆界

    D.控制少数民族

  • 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文修武备,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 儒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 10、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列遗址中可以找到证据的是

    A. 河姆渡遗址   B. 半坡遗址   C. 元谋人遗址   D. 大汶口遗址

  • 11、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北宋

    ②辽

    ③西夏

    ④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 12、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 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

    B. 商代文字

    C. 字母文字的起源

    D.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 13、《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㔉,试诸壤土。”这说明春秋后期出现了

    A.石器

    B.骨耜

    C.青铜器

    D.铁农具

  • 14、农业是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说明其兴起与发展水平的活动包括(       

    ①农作物的出现②饲养家畜③手工业的兴起④城市出现⑤磨制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 15、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其变法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改善了民众生活

    C.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16、“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A.促进丁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B.推动了西汉进行改革

    C.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D.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 17、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面时间轴上①处对应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中国古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中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18、如下表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黄巢起义

    D.寇准抗辽

  • 19、如下图所示是一位同学撰写的专题研究报告目录,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 B.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

    C.洋务派筹建新式海军 D.洋务派创办新式教育

  • 20、关于黄巾起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起义的最主要原因是天灾频繁 B.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C.加速了东汉王朝的兴起 D.起义的首领是张角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国民党将军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发生在______________战役中。

  •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禹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2)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___________”“非攻”。

    (3)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___________制度。

    (4)苻坚任用汉人___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

    (5)东晋的___________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 23、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庄重严肃而又机智幽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请找出与下人物相关的成语,并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曹操 B.诸葛亮  C.孙权  D.刘禅  E.苻坚  F.祖逖 

    (   )神机妙算   (   )闻鸡起舞   (   )望梅止渴

    (   )势不两立   (   )功败垂成   (   )乐不思蜀

  • 24、请完成如图中所缺部分。

  • 25、重大工程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1)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业规模宏大,分工细致,铸造出的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秦始皇派人开凿的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3)在我国西南地区化水害为水利,迄今还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

  • 26、______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 27、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___________趁机起兵。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____

  • 28、西汉的建立者是________,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________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为“________”。

     

  • 29、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 )、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 30、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人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I   远古   勾践 迁都到殷

      齐桓公 卧薪尝胆

             开始“家天下”

          武王 牧野之战

         炎帝 尊王攘夷

    越   盘庚 阪泉大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都城。

    (1)西周的都城―

    (2)周平王把都城东迁到―

    (3)西汉的都城―

    (4)东汉的都城―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材料一

    ……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这三则材料都引自我国古代同一部史书,此书作者是谁?

    2)材料一中的轩辕氏是传说中的哪个人物?他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武王实行什么制度来加强统治?请写出该则材料中的两个诸侯国。

    4)材料三说明秦始皇对材料二的制度持什么态度?为此他实行了什么制度取代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