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时期一位民族英雄向入侵者严正指出:“……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地”实际上指的是(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库页岛
2、下列属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相同点的是
A.居住地区 B.体质特征 C.取火方式 D.生活时间
3、下表为西汉、唐朝和北宋南北方人口对照表。该表反映出
A.江南经济开发
B.中外交流频繁
C.君主专制强化
D.经济重心南移
4、1931年,国民政府公布新《盐法》:“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才结束了这两千多年的“盐铁专卖”。封建王朝的“盐铁专卖”政策始于( )
A.秦始皇时期 B.汉高祖时期 C.汉文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5、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有( )
①《史记》 ②甲骨文 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④全身麻醉手术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
A. 弘扬佛法 B. 民族融台 C. 中外交往 D. 开发西洋
7、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饲养家畜 ③聚落 ④磨制工具 ⑤城市出现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8、两宋时期,我们可以在南方地区看到的经济作物有哪些
A.茶树、烟草
B.棉花、茶树
C.棉花、小麦
D.棉花、玉米
9、“禅让制”是传说中部落联盟民主推荐首领的办法。“禅让”的主要标准是( )
A.财产
B.血缘传
C.才能
D.出身
10、曾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的是
A. 东汉
B. 魏国
C. 蜀国
D. 吴国
11、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土地兼并
12、“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创立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度
13、以下对淝水之战描述正确的是( )
A. 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 B.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C. 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 D. 淝水之战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
14、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辽东
B.临洮—咸阳
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
15、如下图的建筑以竹木为主要材料,上层住人,下层养动物和放杂物。这种建筑最早出现在
A.黄河中游 B.长江中下游 C.珠江三角洲 D.淮河流域
16、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 )
A.轻徭薄赋
B.休养生息
C.以德化民
D.勤俭治国
17、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共同印证了( )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阶级分化的产生
C.早期国家的建立
D.早期城市的出现
18、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唐太宗勤于政事 | 开元盛世出现 |
B |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
C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 导致地方藩镇割据 |
D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 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 |
A.A
B.B
C.C
D.D
19、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B.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C.彻底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20、下图显示了商朝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件文物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毛公鼎
21、仔细欣赏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在探讨北魏时期佛教的发展时,我们可以去河南洛阳的_____石窟进行研究。
23、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__________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_。
24、唐朝_____起义,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明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5、___________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___________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6、我国已发现的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是______;秦朝建立后,以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7、公元前______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______年,苻坚不顾一切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28、半坡原始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_______;战国后期秦国在岷江修建的___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29、______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618年,____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30、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__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___________、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______________甲骨文。
31、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成就进行搭配。
李冰 | 发明麻沸散 |
张骞 | 修筑都江堰 |
华佗 | 通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的沟通 |
祖冲之 | 改进造纸术 |
蔡伦 |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
32、列举秦始皇为建立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制农具(如图)。
材料二:由于秦末的暴政和连年战乱,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皇帝出巡时连四匹同一颜色的马都找不到,将相只能乘坐牛车……汉武帝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到鼎盛时期。
材料三:西晋末年以后,北方战乱频仍,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在南下移民和江南地区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南朝四个王朝的都城,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1)材料一中农具在中国最早出现是在哪一时期?
(2)面对材料二中经济萧条的状况,汉高祖采取了什么政策?请写出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现大一统的做法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汉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在哪一流域?材料三中的“南朝四个王朝的都城”指的是什么?
(4)通过以上学习,你认为哪些因素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