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马鞍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材料中的场景最早应该出现

    A.东汉洛阳

    B.唐朝长安

    C.北宋东京

    D.南宋临安

  • 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迁都洛阳

    C.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D.不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

     

  • 3、下图为《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刘备建立的政权应为(       

    A.A

    B.B

    C.C

    D.D

  • 4、同学们开展模仿“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使用青铜器

    B.使用彩陶

    C.使用磨制石器

    D.懂得人工取火

  • 5、秦朝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  

    A.行省制   B.州县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 6、很多成语都和一定的典故相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都与哪一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7、郭沫若称赞哪位皇帝时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A. 武则天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 唐高祖

     

  • 8、如果你生活在秦朝,遇上当时的一位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以下哪些话是可信的?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告示

    ③官府要征发一批人去修灵渠

    ④李斯将军率军在北方击退了匈奴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 9、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开国之君都是武将

    B.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C.十国指南方九国和北方的北汉

    D.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政权

  • 10、史称“文景之洽”的历史时期是指(  )

    A.周文王在位的时期 B.中国历史上以文化景观为建设重点的时代

    C.商朝甲骨文上描述的远古时代 D.汉朝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

  • 11、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 12、“床前明月光,李白他很忙•斗酒诗百篇,还要陪皇上。平生爱自由, 不如去踏浪。李白他很忙,我比他还忙。梦里游太空,为他改文章。”这首诙谐的《李白很忙》的歌曲来自网络。有关李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李白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代

    B.李白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C.他写的“三吏”“三别”是他的代表作

    D.他被人们称为“诗仙”

  • 13、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盛唐气象的有

    ①唐诗盛行,吟诗作赋成为社会风尚            ②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③青花瓷的制作技术高超                            ④社会风气开放,女子可以参加社交和文体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4、战国时的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造福千秋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京杭大运河

    D.白渠

  • 15、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C. 民族交往与民族汇聚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6、“文化大革命”十年指的是

    A.1956~1966年

    B.1960~1970年

    C.1966~1976年

    D.1967~1977年

  • 17、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图可用来学习(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 18、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由此看来(     )

    A.赤壁之战是虚构的一次战役

    B.《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与历史无关

    C.这是史书撰写者美化赤壁之战

    D.《三国演义》虚构成分较多,和历史现实有区别

  • 19、下列历史史实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220年——曹操——魏国

    B. 221年——刘备——蜀汉

    C. 230年——孙权——吴国

    D. 266年——司马炎——东晋

  • 20、商周是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够印证商朝青铜器高超工艺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称为_______

  • 22、使用磨制时期的时代叫做______时代。

  • 23、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_________

  • 24、四五千年前,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__激战,黄帝部落最终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成为部落联盟首领;项羽晓勇善战,在_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

  • 25、宋朝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_,加以管理: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____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 26、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__________》。

  • 27、汉武帝接受______(人物)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东汉时,宦官______(人物)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 28、(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中国历史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种植水稻的农耕文化遗址

    B.种植粟的农耕文化遗址

    (2)据图指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分布特点。

  • 29、公元前_____年,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_______年,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 30、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明朝的北京城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对下列著作与作者进行搭配。

    《道德经》

    老子

    《伤寒杂病论》

    钟繇

    《宣示表》

    张仲景

    《洛神赋图》

    司马迁

    《史记》

    顾恺之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明朝设立的“三司”的具体名称。

    (1)

    (2)

    (3)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制度变革)材料二:戊戌变法后,“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的影响。

    (思想解放)材料三:从1915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3)材料三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试举一个当时“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

    (新的征程)材料四: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4)材料四中“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近代历史探索的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