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B.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
A.张骞派使者到达罗马帝国
B.西方普遍享用中国的丝绸
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
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3、河姆渡人已经会人工栽培水稻,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出土的稻谷和动物骨骼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民间关于远古时代的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4、关于西晋的建立时间、都城、人物,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266年,洛阳,司马炎
B.317年,建康,司马睿
C.263年,长安,司马懿
D.280年,洛阳,曹操
5、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铁制工具应用农业生产领域最早开始于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6、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史料体现了汉朝政府实施的哪一举措( )
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 |
A.统一铸币
B.盐铁官营
C.平抑物价
D.尊崇儒术
7、“冠军”一词取“功冠全军”之意,因北击匈奴有功受封“冠军侯”的西汉将领是
A.蒙恬
B.霍去病
C.班超
D.甘英
8、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某小组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D.中华文明的起源
9、下列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 )
A.群居生活 B.人工取火 C.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D.会保存火种
10、《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到:“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指( )
A.将秦国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B.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C.修建长城、秦始皇陵等工程
D.为禁锢思想言论而焚书坑儒
11、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我国早在元朝时期设立了( )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台湾府
D.台湾行省
12、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
A.黄河中游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中下游
D.辽河流域
13、下列图片中,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是( )
A.
B.
C.
D.
14、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祭祀)李王,络绎不绝吁。”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
A.李冰
B.李世民
C.李耳
D.李斯
15、学习完秦汉的历史后,有些同学对该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A. 中华文明起源 B. 社会大变革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16、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辉煌时期。“宋瓷”不管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中国瓷”的巅峰地位。下列瓷器种类的兴起,无关“宋瓷”的是
A.
B.
C.
D.
17、勤俭是持家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在春秋战国的各家学派代表人物中,其思想主张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生活的是( )
A.孟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18、“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以上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文景之治”的( )
A.原因
B.表现
C.措施
D.意义
19、下列历史史实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220年——曹操——魏国
B. 221年——刘备——蜀汉
C. 230年——孙权——吴国
D. 266年——司马炎——东晋
2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1、秦于________年统一全国。
22、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_________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_________,史称东周。
23、北宋时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4、搭配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E.韩非子
(1)道家学派创始人——。
(2)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3)主张“兼爱”、“非攻”——。
(4)反对空谈仁义,主张依法治国——。
(5)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25、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爆炸成功。
26、在______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
27、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_________,是_________主持修筑的。
28、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_______________、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9、我国古代历朝政府采取各种举措加强中央集权。
(1)宋朝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元朝建立后,在中央设__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3)明朝废除_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4)清朝雍正年间,设立__________,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0、地位:(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_________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较深的影响。 (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开始。
31、将下列时期与其突出的历史特点对应连线:
半坡、河姆渡时期 民族交融
夏商周时期 原始农耕
秦汉时期 国家产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国家统一
32、列举秦汉以来的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3、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发展经济是历朝历代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调整了治国措施。他下令"兵皆罢归家",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摇薄赋的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材料二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材料三 这条道路以A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高祖采取的治国措施是什么政策?到了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汉武帝所铸之币是什么?
(3)写出材料三描述的通道名称?开通这条通道的关键人物是谁?图中A处应是什么地方?西汉为了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辖,设置了什么官职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这条通道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