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借代)
B.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比喻)
C.在人类的身旁,落叶悲壮地诀别它们的母亲。(拟人)
D.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反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有动真格,从严要求、突出“实”字,真正考出干部“有多能”“哪不行”,并以此为依据,让能者上、庸者下,才能激发干部动力,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让不愿为、不会为、不敢为失去市场。
②2018年春节,重庆、成都、西安等内陆城市成为旅游热点城市。游客欣赏的川剧和秦腔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京剧相比,真是半斤八两。
③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栏目《国家宝藏》备受瞩目,其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因为一个演讲视频火了。视频中单院长对故宫的各种藏品如数家珍,被大家誉为有智慧、金句多的“段子手”。
④平昌冬奧会闭幕式上华美的“北京8分钟”让世界领略了中国大国之风采,而这些高科技智能技术的设计与创作团队在幕后不断地交流磨合,坐而论道,分享了整个创作的缘起和故事。
⑤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8年首个季度,全国一线城市房价有所松动。但有人说房价会涨,有人又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⑥世人说“北有季羡林,南有饶宗颐”。没有“明心见性”的澄明理性,不具备“知人论世”的能力,自然不能有如二位通儒大师这样风光霁月的胸怀。
A. ①④⑥
B. ③④⑤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看(kān)守 看(kàn)护 情不自禁(jīn) 弱不禁(jīn)风
B. 地壳(qiào) 甲壳(qiào) 卷(juǎn)土重来 手不释卷(juàn)
C. 窘迫(pò) 迫(pò)近 宁(níng)缺毋滥 宁(nìng)死不屈
D. 眼睑(jiǎn) 俭(jiǎn)朴 别有蹊(qī)跷 独辟蹊(qī)径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1)走进秋日的深山,漫山的红叶扑面而来,这姹紫嫣红的美景,让人沉醉,更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词客感慨唏嘘。
(2)老张这个古玩爱好者,把多年来收集的盆盆罐罐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每当我到来,他总是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
(3)自提出要在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以来,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进程一日千里,被选入中国“新四大发明'。
(4)读诗之趣在于读诗之妙,妙在理的提升,妙在知人论世,妙在“悟”的延伸,如此趣读, 你会发现熟悉的诗歌仍有风景。
(5)我们如果只看到陶渊明诗文里恬淡自然的美景,却忽略了作者隐藏在这美景背后深深的苦痛,那实在是买椟还珠了
(6)面对银行的霸王条款,黄女士拒绝归还1500元,这令不少网友感觉大快人心,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下,黄女士执行还款。
A. (1)(2)(6) B. (1)(3)(5 ) C. (2)(4)(5) D. (3)(4)(6)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校舍 舍弟 退避三舍 舍本逐末
B.数落 数说 不可胜数 如数家珍
C.屏风 屏障 屏弃恶习 屏住呼吸
D.与其 参与 咸与维新 与日俱增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本来只想看个花絮,却被不断推送过来的短视频‘强迫’着刷完一整部剧。”近段时间以来,“热搜式追剧”成为不少观众看剧的“新姿势”。这背后,实际上是社交媒体、片方和播出方利用智能算法与观众口味达成的一种“共谋”。这种方式看上去两全其美,殊不知既破坏了影视作品本身的艺术美感和价值功能,也败坏了观众的“观剧胃口”。
算法对于影视作品的“介入”早就有迹可循。电影《后会无期》对目标观众进行数据画像,利用分析结果辅助剧本创作。如今,智能算法对影视行业的“入侵”也远不止于营销和传播层面,而是以一种所谓中立的“理性工具”面孔深度渗透到内容拍摄乃至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这在具有天然技术优势的网络视听平台上尤盛。智能算法背后的大数据运算为影视创作提供了看似更为合理的参考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观众的喜恶和市场的走势,能有效地帮助影视创作者掌握潜在的话题热点,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智能算法规则下诞生的影视作品往往有着“吸金体质”。
算法显示,影视作品要想上热搜,引发舆论讨论,设置具有话题度的“热搜工具人”角色是比较稳妥的方法。于是,家庭剧里总要有个重男轻女、一味索取的长辈;情感剧里一般都会出现看似楚楚可怜却工于心计的第三者等。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却都在算法的指导下,为脸谱化的人物设置程式化的剧情,打造一系列吸引眼球的话题标签,甚至将智能算法奉为圭臬。
这不禁让人质疑,难道仅凭智能算法就能计算一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影视剧应当是有思想的艺术产品。而在算法规则里兜兜转转的“热搜定制爽剧”却千人一面,套路雷同。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在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会仿之效之,一味地通过智能算法来编织影视作品的骨架和肌理,无条件地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喜好,不仅将会使影视创作走入机械重复甚至倒退的“死循环”,而且将带着观众在“娱乐至上”的歧途中走入钳制自主思想的泥淖。
实际上,这种“唯算法论”的创作态度就是“唯数据论”的“换汤不换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存在的智能算法,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取向的。让其产生“异化”的是那些妄想用算法走创作捷径、迅速在市场中捞一笔热钱的浮躁心态。当然,每一种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其合理性,智能算法在影视创作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诸多裨益。它不仅提升了作品的生产效率,还拉近了内容创作与观众需求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影视作品实现“为人民而作”的根本宗旨。因此,对于创作者而言,应当在充分发挥创作主动性的基础上,真正让智能算法为影视创作锦上添花。所谓,“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在“智能”中走向“无能”,是影视创作在智能算法时代下必须警惕的悲哀;而如何凭借智能算法的“大数据”深刻洞悉影视创作的“大智慧”,则应当成为实践和探索的永恒命题。
(摘编自李政《靠大数据揣度观众心理,“算法”定能“胜算”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早期的影视作品而言,智能算法如今已经“入侵”至影视创作的各个环节,在一些网络视听平台中更是如此。
B.在算法的指导下,制作出套路雷同的“热搜定制爽剧”,久而久之,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影响影视行业的发展。
C.虽然智能算法在影视创作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诸多裨益,但是影视创作仍存在着在“智能”中走向“无能”的可能性。
D.创作者在影视创作中,应当积极发挥创作主动性,实践和探索如何凭借智能算法的“大数据”深刻洞悉影视创作的“大智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目前的追剧现象人手,分析了运用智能算法创作影视作品的原因和影响,由表及里,论证深入。
B.文章以电影《后会无期》为例,是为了证明在“热搜式追剧”之前,算法便已在影视创作中运用。
C.文章在论及影视创作领域运用智能算法的根本原因时,主要从提高经济效益和话题度的角度展开论述。
D.文章不仅能辩证看待智能算法对影视创作的影响,而且还对创作者如何运用智能算法创作提出了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数据运算为影视创作提供合理的参考指标,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智能算法规则下诞生的影视作品往往更有经济价值。
B.设置具有话题度的“热搜工具人”角色,利于引发舆论,提高关注度。这使得影视创作者将智能算法奉为圭臬,创造的作品愈发雷同。
C.只要避免通过智能算法来编织影视作品的骨架和肌理以及无条件地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喜好,就能够创造出具有思想性的影视作品。
D.那些妄想用算法走创作捷径、迅速在市场中捞一笔热钱的浮躁心态让作为新兴技术存在的智能算法产生“异化”,我们应当警惕。
7、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雕刻作比,正面说明坚持的作用。
(3)作者通过正反对比强调“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拿刀刻东西却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第二段,在汤和棘的对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体现了鹏凭借旋风可以高飞。而斥鴳竟然对之加以嘲笑,面对二者的思想境界,庄子感喟道“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写琵琶女准备演奏时,只是校弦试音,都让人感受到其演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3)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
10、补写出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子,终于等来了她的意中人,神情举止,由“泣涕涟涟”迅速转为“_____________”、并且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迫不及待的要嫁到他家去。
(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
(2)在繁华的盛唐时代,长安城是当时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也是自认有才华的人向往之地。而在宋朝诗人周邦彦眼里,却包含了对漂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这在他的《苏幕遮·燎沉香》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中明确表达了出来。
(3)“楼”在古诗文中是常用的意象,文人们借楼表达出了或喜或悲或闲适或忧愁或思念或激愤等复杂情感。请写出借“楼”表达作者怀远伤感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云中至日①
〔清〕朱彝尊
去岁山川缙云岭②,今年雨雪白登台③。
可怜至日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
城晚角声通雁塞④,关寒马色上龙堆⑤。
故园望断江村里,愁说梅花细细开。
【注】①云中:古郡名,今山西大同市。至日:这里指冬至。 ②缙云岭:今浙江缙云县。 ③白登台:即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④雁塞:即雁门山,今山西代县西北。 ⑤龙堆:即白龙堆,古西域沙丘名,在今新疆南路的戈壁滩沙漠。
【1】本诗一共有几联对仗?以下选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2】对本诗题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羁旅诗
B.边塞诗
C.山水诗
D.怀古诗
【3】本诗在情感抒发上具有“远客之悲层层郁积”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正字清卿,清州人也。年十五,习吏事,迁尚书户部令史。至元八年,罢诸路转运司,立局考核逋欠,正掌其事。大都运司负课银五百四十七锭,逮系倪运使等四人征之,视本路岁入簿籍,实无所负,辞久不决。正察其冤,遍阅吏牍,得至元五年李介甫关领课银文契七纸,适合其数,验其字画,皆司库辛德柔所书也。正谦得其实,始白尚书捕鞫之,悉得课银。辛既伏辜,而四人得释,正由是知名。
十四年,会诸王昔里吉叛,至居庸关,守者告前有警急,使姑退,正曰:“职当进而弗往,后至者益怯矣。”驰出关,至上都。边将请黄白金符充战赏,主者告乏,中书檄工部造给之,后帝以为欺罔,欲诘治。正曰:“军赏贵速,先造符印而后禀命,岂不可乎!”帝释之。十五年,时阿合马当国,与江淮行省阿里伯、崔斌有隙,诬以盗官粮四十万,命刑部尚书李子忠,与正驰驿往按其事,狱弗县。阿合马复遣北京行省参加政事张澍等四人杂治之,竟置二人于死,正乃移疾还家。
十九年三月,阿合马败,火鲁霍孙为右丞相,复为左司员外郎,谒告归。九月,中书传旨捕正,与参政咱喜鲁丁等偕至帝前,问曰:“汝等皆党于阿合马,能无罪乎?”正曰:“臣未尝阿附,惟法是从耳。”会日暮,车驾还内,俱械系于阙东隙地。逾数日,奸党多伏诛,复械系正于拱卫司,火鲁霍孙曰:“上尝谓刘正衣白衣行炭穴十年,可谓廉洁者。”乃免归。
二十八年,湖南马宣慰庶子因争荫不得诬告其兄匿亡宋官金正知其诬罪之仍官其兄。济南张同知子求为两淮运使,正知其不称,弗与。张遂作飞语构其事,帝召正诘之,正辨折明,事遂释。大德元年,右丞忙兀突鲁迷失请征缅,正以为不可,俄俱被征,又极言其不可,不从,师果无功。
累乞致仕不许,延祐六年卒,后赠宣力赞治功臣、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赵国公,谥忠宣。
(节选自《元史·刘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湖南马宣慰庶子/因争荫不得/诬告其兄/匿亡宋官金/正知其诬/罪之/仍官其兄/
B. 湖南马宣慰庶子/因争荫不得/诬告其兄匿亡宋官金/正知其诬/罪之/仍官其兄/
C. 湖南马宣慰庶子/因争荫不得/诬告其兄/匿亡宋官金/正知其诬罪之/仍官其兄/
D. 湖南马宣慰庶子/因争荫不得/诬告其兄匿亡宋官金/正知其诬罪之/仍官其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转运司,也称“转运使司”,均调一路租税以供国用。以转运使、副使主其事。
B. 移疾,也称“多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做官之人请求隐退的委婉之语。
C. 车驾,即马车。常用作天子的代称,与此词义相似的还有“御驾”“辇舆”等。
D. 柱国,古代官名,楚国始设,为最高武官。又指对国家极为重要的地域或人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正办案严谨,能力出众。在倪运使等四人被逮捕、案件久悬未决之时,刘正认真核查所有相关公文,最终使冤之人得释。
B. 刘正果敢勇毅,坚守职责。昔里吉叛乱时,他在居庸关面临险情,守关者劝他暂退以保证安全,他明确拒绝,出关到达上都。
C. 刘正不阿权责,廉洁自律。阿合马掌权,刘正未按其心意办案;刘正受牵连被捕,但火鲁霍孙认为他正直廉洁,最终放了他。
D. 刘正坚持原则,力陈己见。张同知儿子求官,刘正认为他不称职,没有答应。在征缅一事上,即使在皇帝面前,他也极力反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正廉得其实,始白尚书捕鞫之,悉得课银。
(2)张遂作飞语构其事,帝召正诘之,正辨折明,事遂释。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
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时,他强调雷锋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在接见军队部分基层代表时,他对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材料二
雷锋语录:
1、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度过自己的一生。
2、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3、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4、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5、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结合上面两则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思考“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有着怎样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