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上青天   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B.嗟尔远道人胡为乎来哉 下有冲波逆折回川

    C.手抚膺坐长叹   不物喜,不以己悲

    D.险也如此 尔无忘乃父之志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有利于涉海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加大涉海企业损害生态系统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责任。

    B.某市所有用于公务的车辆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基本可以实现公务出行便捷高效,交通费用规范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

    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中国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的初衷是,对养老基金向公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养意下老金融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里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       )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        )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       )开翅膀,忽悠一下(       )空了; 树干上(       )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弯了草叶轰 然坠地(       )开万道金光。

    A.甩                  

    B.甩                  

    C.捋                  

    D.捋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可谓智力孤危

    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慎重                           陶冶                    哀声叹气             六神不安

    B.噩梦                           通宵                    理所当然             没精打采

    C.降服                           撤去                    凭心静气             筋疲力尽

    D.消遣                           荒唐                    心慌意乱             兴高彩烈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老了

    罗星航

    ①故乡没老,年轻着呢!

    ②只身在外的人总是思念故乡,那无尽的乡情,一直萦绕在游子的心中。有人说背着故乡走天涯,也有人说故乡永远在前方。

    ③记忆中的故乡依旧那么青春,那么富有朝气。第一次回故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刚二十岁,在湖北出生长大,总是勾画着老家的模样,似北国的莽野森林,像苏杭的小桥流水,还似南方的椰林遍地,抑或靑藏的雪域高原。于是我带着小弟,在春暖花开之时,从武汉乘火车去祖籍——一个三省交界的边陲小镇。那时火车还没完全连通,需在怀化住上一晚。几十人挤在一起,睡的是大统铺,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小弟吵着要出去玩,行李怎么办?旁边的旅客听说我们要到湘西,连忙回答,不要紧,帮忙看着,都是老乡。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街了,回来后,那位叔叔一直坐在我们的行李边守着,还给我们湖南的零食吃。

    ④第二天中午到达乾州,下车一看,天空蔚蓝,云朵漂浮,菜花描着金黄,桃花白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许多年轻的妇女腰缠五颜六色的布裙,正在江边浣洗衣裳,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了树上的鸟雀,水花四溅,晶莹耀眼,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两横四竖的石板铺成主要道路,街旁的商铺大都木制结构,灰瓦屋顶,尽管很有些年月,但都保护得相当完整-----原来沈从文作品中描绘的湘西确实惊艳。

    ⑤走过一段石板路,来到了老家,这是一幢三进的木制房屋,八根立天的木柱支撑着屋脊,四周的原木面板苍劲中透着黝黑,四道门槛经百十年进出磕碰,早已磨损得凹凸不平。我望着祖居,想象着先辈们埋锅造瓦,搬木立檩的情景,想象着成家立业,族人相拥的场面,想象着逃避战火,薪火相传的艰辛,心头不免掠过丝丝冷寂。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人,没做过什么,哪怕挑过一担土,种过一颗树,也心无遗憾。真是愧对故乡,愧对家人。爷爷早已过世,奶奶还很硬朗,叔叔才三十出头,力壮如牛,充满活力,那双手长满老茧,青筋外露,他长年在外开山砸石,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吃第一餐饭,他们就给我夹鱼头,其实我是不喜欢吃的,听说这里的鱼头专给最珍贵的客人,我很感动。晚上,露天草场有当地的戏曲表演,甩着长袖,拖着长腔,尽管下着毛毛细雨,观众还是很多,乡亲们看得也很专注,我却不知就里。反正,故乡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到处洋溢着靑草的芳香,听得见河水的哗哗,还有亲人间的温馨。故乡就是这样极具诱惑,极具感染力。

    ⑥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婶婶拿出一双布鞋送给我,这几天她一直在熬夜纳鞋,不知道是专门为我赶工,我还想推辞,一双鞋有什么意义,接过时也不是很情愿。若干年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叔叔婶婶也许是让我行走千里,不忘故乡,脚踏实地,心系故乡,那针针线线连接着家乡的情怀,浓缩着亲人的嘱托。

    ⑦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真想他们哪。照说应该很容易,一张车票不就到了么,其实没那么简单,拖儿带女,也不太方便,再说还有工作,这都是借口。是淡忘了故乡,淡忘了浓浓的乡愁?有时梦里回故乡,走在荒芜的草地上,天空灰蒙蒙,不见人影,不见河流,像迷失的羊羔,惊慌,忐忑,急躁,想家。醒来泪水早已浸湿枕边。

    ⑧前年一次出差的机会,我在故乡停留了五小时。这是三十多年后第二次回故乡。时值清明,那天下雨了,小巷有些幽深,湿漉漉的,路边的木制建筑显得破旧,残缺。商铺里几乎没什么人,街上连叫卖声都没有,静静的。唉,万溶江怎么这么窄,这么短,当年的波光粼粼,诗情画意呢?故乡老了。

    ⑨奶奶去世了,叔叔已过六十,不见了那时的伟岸,脊背略显弯曲。老屋有点苍老,斑驳的木板门已现沧桑,右边的墙壁被风钻了个洞,好像有雨点肆意飘进来。微风吹过,墙角的靑苔左右摇晃。周围的小伙伴们也都五十多了,他们坐在街心的石墩上打发时日。真的变化这么大?我不敢相信自己,摸摸下巴,也是胡须满脸。岁月催人啊。

    ⑩回头仰望故乡,烟雨朦胧,淅淅沥沥,她老了,三十年不见就真的老了。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早知如此,我该多回来几次,即使不能拉住故乡变老的缰绳,也可以和着家乡演变的节奏,一同走过来。记得故乡清澈的流水,记得故乡草木的余香,记得故乡烧酒的味道,记得故乡亲人的教导。那个鱼头我怎么就没吃呢,那双布鞋我还舍不得穿呢。转眼间,故乡就抖落了昔日的色彩。

    故乡其实没老,依旧那样。日出东方的时候,她开始一天的忙碌,机器轰鸣,书声朗朗;夕阳西下的时候,她车水马龙,炊烟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候,她婀娜多姿,流光溢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枕戈达旦,蓄势待发。

    故乡没老,真的。

    是我们慢慢变老。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将三十年前的风味小镇、淳朴的乡民和宁静的乡村生活与三十年后的情景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昔日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

    B.文章第⑤段中,“想象……想象着……”运用虚写手法,突显了先辈们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的勤苦、坚忍,表达了对先辈人生的感喟与敬重。

    C.文章第⑧段中写到“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写出“我"看似淡忘了故乡,内心深处仍眷念着故乡。

    D.这篇散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以“故乡老了”为线索,联系现实,无论是欣喜还是失望,是期盼还是祝福,都渗透了浓浓的思乡情。

    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文章的标题为“故乡老了”,但正文的首尾却说“故乡没老”,是否矛盾?请结合原文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离骚》(节选)开篇,总写心境后阐明伤感原由的一句是“_____”。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一句,句意仿用了《离骚》中“_____”一句。

    (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描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虚写在高塔上见到辉煌景象的一句是“_____”,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一句是“_____”。

  • 8、名篇名句默写。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侧面描写来体现天姥山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蔑视权贵、不苟合于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诗人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来感受秋天的气息,他眼中的落叶、江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表现琵琶曲由婉转流利到滞涩艰难的变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音乐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的诗句,也是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青玉案·元夕》

    (1)辛弃疾的《青玉案》中,“________”一句化用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用夸张的笔法展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瑰丽画面;“________”一句则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烟火纷纷的元宵夜景。

    (2)辛弃疾的《青玉案》中,词人在上阕写出了元夕夜晚人们满城狂欢的景象,“________”一句从听觉写出了箫声四处回荡的热闹,“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从视觉写出了花灯瑰丽、人们彻夜狂欢的景象。

    (3)辛弃疾的《青玉案》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众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笑语盈盈地去参加元宵盛会,反衬下文与众不同的“那人”。

    (4)辛弃疾的《青玉案》中,“________”一句写出了词人对有着独特品味的“那人”的苦苦追寻,“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点明词人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不慕繁华、自甘寂寞的“那人”。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批评。

    (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了古代的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老师和学生各有专长,可以互相学习的原因。

    (3)《氓》中,用桑叶作比兴,写年轻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述大鹏向南溟迁徙时的壮观景象。

    (2)在《蜀道难》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具体表现青泥岭的“盘盘”,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夸张地描写行走在岭上的感受。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黄昏景色和春季景色的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这两首诗描写场面有怎样的不同?

    (3)有人认为《秋歌》末二句显得多余,将此删去“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该说法?简述理由。

    名句名篇默写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州韦使君[1]新堂记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2]。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3],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4]。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5]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6]

    注:①韦使君:韦宙,公元812、813年(元和七、八年)间任永州刺史。②九疑: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内。蛇虺(huí悔):一种毒蛇。蟠:盘屈而伏。蠲(juān捐):清洁,使动用法。浏如:水清澈的样子。溶漾:水动荡的样子。纡(迂)余:曲折萦绕。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汉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有此称。

    1从上下文看,第③段韦使君眼中的“异”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2第③段在描写景物上很有特色,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文章立意与《种树郭橐驼传》有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

    4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文章开头气势不凡,有悬岩万仞之陡峻,寥寥数字,既写出了永州山水的诡奇,寓造之难;同时也暗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B.第②段写永州的自然环境,此处为一伏笔,为韦使君的登场和新堂的落成蓄势,与贤太守的浚治和新堂的华美形成鲜明对比。

    C.文章绘景状物,精确传神,以表现永州自然山水之美与人文景观之佳为主,通过韦君邀请宾客观赏,举行宴会娱乐,表达了韦公等欣赏永州山水风光的无比惬意之情。

    D.第④段连用六个反句,层层深入,肯定了韦使君“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晓”的志向。

    5分析文末柳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河豚肉柔和细腻、鲜美无比,自古就有“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的说法。但河豚体内含有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一块小小的河豚鱼肝就足以毒死几十个成年人。科学家研究发现,刚孵化出来的河豚鱼苗原本是无毒的,生长过程中,河豚只喜欢滤食有毒的海藻,经年累月摄入的毒素沉积在河豚体内,致使其体内毒性越来越大,以致根本无解。

    为了享受到美味的河孵肉,又避开中毒丧命的风险,人们在河豚幼苗时通过网箱养殖,把它们和海藻深度隔离,并投喂小鱼小虾。失去天然食物之后,小河豚一开始横冲直撞,试图冲破网葙束缚,以致头破血流,浮尸海面。但最终,为了生存,河豚接受了人们为它选择的食物。经过几代的培育驯化,人工养殖的河豚终于彻底改变了亘古不变的食性,体内的毒素也逐渐随之消失。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