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乐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走进花港公园,才真正看到了秋天的本色。不是凄凉和萧瑟,不是委顿和枯黄,而是火的色彩,是壮丽和辉煌。枫叶正红。那一瓣瓣红五星般的叶片,在微风中抖动着,像一簇簇小火苗,组合成一篷篷巨大的红色算火,在青色和黄色之中熊熊地燃烧着。所有的一切,山石草木,池塘楼阁,仿佛全被燃着。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在北京香山看到的红叶,那是满山遍野的火焰,把秋天燃烧得一片通红。我曾经惊喜得失声叫起来。此刻,面对着西子湖畔的如火红枫,虽没有在香山时的那种惊喜,却也身心为之一振。香山红叶是一种黄栌的树叶,远看红得轰轰烈烈,近看也不免有一种枯萎的感觉。红枫就不一样了,远眺近看,都一样生机盎然。红枫,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植物之一,在秋天的西子湖畔。它们用自己鲜艳的色彩,向世界透露着生命的亮色,在秋风里吟诵着一首美丽的抒情诗……依然有绿。不仅是苍松翠柏,更多的是许多貌不出众的常青树木:樟、桂、黄杨、冬青……在落叶遍地的湖畔沉着地吐着绿,这是苍劲的深绿,是墨绿。最远处是一片水杉树,肃立在青沉沉的山脚下,像古人笔下的水墨画。倘若,西子湖畔春天的绿,给人清新妩媚的感觉,那么,此时的绿,应该说是庄重的,是深厚的,它使人想起人到中年以后的那种稳重和成熟……然而它们还是仅仅依偎着枝干,在湖畔展现出另一番更为激励人心的景象,谁能说这是衰亡和委顿呢?

    (赵丽宏《西湖秋意》)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排比

    B.比拟、比喻、反向

    C.对偶、借代、通感

    D.对偶、借代、夸张

  •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 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吾妻归宁 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平台正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升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用户不但能享受到更低价格和更新鲜的农产品,还能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改善生产。

    B.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自觉承担起调动各种文化力量,科技力量和市场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为中国价值更受世人尊重而砥砺前行。

    C.近期,公安部联合主要媒体网站持续推出反诈骗系列报道,不断加强社会宣传,扩大宣传精准性,构建立足社区、覆盖全社会的宣传体系,掀起全社会共同反诈骗的热潮。

    D.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应该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城市在职科技人员、退休人员积极参与。

  • 4、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真的预示

    [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

    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百年多病登台 留青冢向黄昏

    B.孤舟系故园心 去紫台连朔漠

    C.巫山巫峡气森 无边落木萧下

    D.塞上风云地阴 天莲叶无穷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 宝

    碧贞

    那天,太阳才刚露出半拉脸,那些人就来了。他们搭乘一辆敞篷车,后头跟着一辆重型家伙,听说车上的东西全部要搬上山。村里人都站在自家的门前,看着那些人被村主任富贵领着上山去了。很快,山顶上机器就转起来。人们被那轰隆隆的声音撩得心慌意乱的。

    老早,这村里就有藏宝的版本。富贵的爷爷说,我爹说的后山有宝呢。年轻人就很急迫,就想知道谁得宝了。富贵的爷爷就说,该得的人才能得,不该得的人……关键的时候,这老爷子还卖起关子。看大伙真急了,才慢慢地说,呵呵,碰上了也会化成一缕烟。众人听了,不甘心地散去。

    现在,这轰隆隆的机器声又把大伙的心激活了!

    走,咱们都去村主任家,他帮人家带路,保不准得了什么好处。有人发了话,自然就有人跟。一会儿,队伍就越来越大。

    大家脚跟脚地往前撵,情绪都很激动,说话像放炮一样。离富贵家还有一截田埂子,有人就大声武气地喊起“富贵”来。

    其实,不消喊,富贵已经听到了。富贵正在院里编箢篼,他晓得开春后要忙的事情很多,后山的事情再也不能拖了。

    后山,全是石头。有句俗语很形象:山是石头山,锄锄石疙瘩。庄稼难以生,树木不长根。这种地方要改变,真是不容易。这一点,富贵很清楚,可他又不甘心。爷爷常说,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没去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于是,高中毕业那年,他就把自己的想法给父亲说了,老人家气得青筋暴涨,拿起叉头扫把追着他打,骂他读书读傻了。的确,祖辈这么多年,就没人在山上开垦出一块像样的地来。

    山就一直荒着。

    随后,爷爷老去,爹老去,村里很多人老去了,坡还是那道坡,没有人找到藏宝的地方。

    去沿海打工那么多年,富贵还是放不下这座山。从当选村主任的这个春天开始,他就一直在琢磨着,如今的年轻人在农村都呆不惯,纷纷进城打工,即便是混得很差,也不想回来。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让村里富起来。只是,他还没等到机会表明他的想法,这几十上百号人就如蚂蚁般围了过来。

    富贵笑呵呵地把大家让进院子,叔呀婶呀地招呼着。

    今天我这里是吹了仙风,把你们吹来了。大家先歇一口气,有事慢慢说。

    进来的人们叽叽喳喳,很快就安静下来。人群中慢慢地站起一位老人。富贵认得,那是村里的老根叔。老根叔年轻时到过不少地方,算是见多识广的人。

    富贵呀,你当村主任,可是大伙选的哟!有好处可要想着我们大家。

    那是。叔叔伯伯婶子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大伙是相信我富贵的,对不?

    对,我们没有怀疑过你。你有想法,也该跟大伙打一声招呼。你知道的,咱村老辈人一直讲,那山上藏有宝贝!要是被城里人悄悄弄跑了,我们不是很冤吗?

    原来是这个事呀,那我就明说了吧!坡上那些人,是我请来的。

    你请来的?人群一阵骚动。

    是我请来的。想探一下山里有没有水。老辈人说山上有宝贝,这多少年了,也没人见过宝贝,山照旧荒着。村委几个商量过了,决定靠大家的努力,真正让荒山变成宝山。今儿个大家都来了,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富贵越说越振奋,恨不得掏心窝子给大家。

    富贵,话好说,单靠你的想法,能在这石疙瘩里刨食吗?老根叔的眉头一直皱着。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叔叔伯伯婶子们,做成这件事,单靠我一个人,难!但我会坚持下去。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倘若有大家支持,自然会更容易些。愿意跟着干的,欢迎;不愿意的,也不勉强。

    富贵这席话,是很在理。然而,肯跟着干的人并不多。

    富贵却很满意,这次的结果比他预想的好。他带领一些人,在山上打下石头,砌成石坑,后用箢篼从山下挑土上来填上。那是段苦日子,流汗不必说,每个人的肩头都压肿了。打退堂鼓的有,富贵也不劝,只说不吃苦受累,哪来好日子。这话一出,有些人又坚持了下来。

    都说山高水长,半个月后,从钻井队那方真的传来好消息,找到水了。富贵一群人干劲越发足了。

    又过了些日子,他们在山上种满了枸杞苗,开始憧憬着金灿灿的秋天。谁也没想到,这年发生了秋冬连旱,第二年开春一清点,剩下不足一百株。这头一季算白忙活了。回村的年轻人开始说风凉话了,咱们村主任不简单,栽树一年光板板。老人们也说富贵,我们都说不行你非要种,劳动一年一场空,秋后又喝西北风。照这样搞下去,你不怕落得没裤儿穿。

    富贵笑笑,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今年没成,明年再种。总会有那一天的!

    几年过后,后山的枸杞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品牌。在城里打工的那些年轻人陆续回村,他们逢人就说,咱得回去,我们村里找到宝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20年8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村主任富贵带领“寻宝”的故事,展现了当代新农村建设的风貌。

    B.小说补叙了村里有藏宝的版本,主要目的是为小说增添一些神秘色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C.“老根叔的眉头一直皱着”“肯跟着干的人并不多”等内容,表现了大家的疑惑,说明发动大家全力参与家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D.作品语言质朴通俗,带有较浓厚的地域特色。这反映出作者对地域文化敏锐的感受力并能积极的吸收与运用。

    【2】小说主人公村主任富贵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以“寻宝”为标题,有什么作用?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____________”,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____________”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对收复中原的忧虑。

    (2)李白《蜀道难》用鸟鸣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氛围,如“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句,分别借林中鸟和月下鸟的鸣叫烘托哀愁之情。

    (3)羌笛(也称羌管)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象征凄婉的思念之情。唐代的边塞诗人常用它来表达征夫对家乡的思念,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阿房宫赋

    (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以此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被秦人收刮来之后像土块、铁锅一样胡乱地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杜牧《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则秦可江山永固。

    (6)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7)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对比,其中阿房宫的钉子“________”,宫内嘈杂的管弦音乐“________”。

  • 9、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对比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传统文化对积累十分重视,并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粮食”为一个想象点,来揭示秦王朝极尽奢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概述阴晴变化,从时间的角度表现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填空。

    (1)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况《劝学》)

    (2)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黄庭坚《____________》)

    (3)杜甫《月夜》中,以细节描写凸显妻子思人时间之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闾丘处士

    李 白

    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

    且耽田家乐,遂旷林中期。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

    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57年出浔阳狱后。闾丘处士,李白友人,复姓闾丘,名不详,曾为宿松县令。②茅茨:茅草盖的屋顶。此指茅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称友人为“贤人”,而且还“有素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

    B.三、四两句以动写静,借竹、月、荷、池营造了清幽、闲适的环境氛围。

    C.五至八句写闲时读书饮酒之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归隐生活的情趣。

    D.全诗语言清新质朴,一-改作者平时豪放飘逸的风格,颇有陶渊明之诗风。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雁宕山日记(节选)

    (明)徐弘祖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

    十四日,天忽晴朗,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立内,石笋森森。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余丈,不能飞。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歧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堪比肩  比肩:相当。 B.此已隔二谷  去:离开。

    C.不能飞  陟:登高。 D.柔不杖  中:合,符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强清隐徒为导  今其智反不能及

    B.惟东峰昂独上  奚以知其

    C.二奴,东越二岭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D.皆从刀剑隙中攀援上  弃甲曳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景物描写为主,描绘了寻找山顶雁湖途中狰狞的山石、险峻的悬崖、危急的形势,写得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

    B.第二段写作者攀上高巅的经历及所见的美景,其中描写云海奇观部分,境界开阔奇幻,景色瑰丽

    壮美,抒发了作者明朗阔大的胸襟。

    C.作者为证实《志》中“龙湫之水即自宕来”的记载,奋力寻湖,显现了作者寻找山顶雁湖时的心理:开头的自信、坚定到途中的疑虑、求生乃至最后的扫兴,文脉清晰。

    D.作者融写景于叙事,笔下处处体现了山水的险恶、旅途的艰辛和作者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令人如亲历其境,为之担惊。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

    ②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8月29日上午,中山大学2018级新生开始报到,报到前,一位妈妈来到南校区东区120栋女生宿舍,发现灰尘很多,还有蟑螂,很难清理,便叫来了家政保洁人员清扫。经过两个家政保洁员3个小时左右的清洁,整个宿合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摘自人民网)

    ②北大硕士毕业的张天一自主创业,开了一家牛肉米粉店,他亲自买菜、煮肉、煮粉、上菜。四年后,他创办的北京“霸蛮”科技有公司已拥有40余家店铺,近400名员工,公司估值为5亿。

    (摘自《中国青年》)

    ③洪家光是一位为航空打磨“明珠”的车工,他主动率领团队攻坚克难,1500多次尝试后,研发出了成热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摘自新浪新闻)

    ④“港大三嫂”袁苏妹,44年如一日为学生做饭、扫地,对住宿生关怀备至,尽心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她出身平凡,却演绎着高尚的灵魂,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

    (摘自狐网)

    妈妈请家政打扫宿舍卫生,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三则,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份倡议书。要求:①选定倡议对象,选好角度;②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