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万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完成于1954年

    B.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C.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八国联军统帅向德国皇帝报告说:“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无论欧、美、日等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拳民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虎门销烟

  • 3、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封建变为半殖半封)

    B.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 中国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

     

  • 4、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中,都有的内容是(     

    A.割地

    B.开设工厂

    C.开放通商口岸

    D.赔款

  • 5、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中,都具有的内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工厂 D.开放通商口岸

  • 6、下图为一枚破损的邮票,其中破损部分的文字信息可能是

     

    A.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B. 湖北军政府成立

    C. 二次革命

    D.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 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重大活动,集中体现了

    A.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创新宏观调控机制

    C.积极推进金融领域改革

    D.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 8、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得知( )

    A.在红军时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国民党占据明显优势

    B.在抗战初期,中日两国力量对比,中国处于明显劣势

    C.三大战役后,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共产党占据明显优势

    D.在内战初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国民党占据明显优势

  • 9、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

  • 10、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下面三幅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史实是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

    汉阳铁厂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11、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反映的具体思想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持久抗战

    C.工农武装割据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12、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引起广泛关注。当时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司令员是(  

    A.彭德怀

    B.林彪

    C.聂荣臻

    D.罗荣桓

  •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被称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是(   )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 1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A.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反对清朝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 15、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度提升。这反映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B.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C.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D.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 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太平天国运动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自立倾向,这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

    B.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改变了社会生活习惯

  • 17、兴趣小组同学编排短剧《公车上书》时,需要交代的背景是( )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京师同文馆的创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 18、《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规定的内容包括

    ①五口通商

    ②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 19、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是我国的什么历史时期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20、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下列历史人物中,在宣传马克思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魏源

    B.严复

    C.胡适

    D.李大钊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 22、1935年召开的__________,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召开的__________,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上来,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重大转折。

  • 23、口号:________

  • 24、红军长征的主要部队是  

  • 25、国家主席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1971年,林彪等人反革命阴谋被粉碎后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____”。

  • 26、为了避免“文化大革命”一类历史悲剧在我国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

     

  • 27、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________

  • 28、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标志性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

    (2)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 29、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30、1839年6月3日_________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__________海滩当众销毁。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简答题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导致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属性一点点丧失的重大事件有哪些?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 32、请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

     

  • 33、(题文)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你认为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在南京成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

    (3)请你列举南京“见证近代中国饱受劫难”的一个典型历史事件。

    (4)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的标志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制度保障。

    ——许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特点及改革方向》(摘编)

    材料二:1979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大型国营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

    ——《改革开放简史》

    材料三:目前,我国已定点的四个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我国设置经济特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何佳声《试论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则》(摘编)

    材料四:“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重要示范,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良好范例。

    ——张玉兰《“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据材料三,归纳四个经济特区被定点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个城市由落后的边陲小镇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谁提出的。据材料四,指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