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历史中文明之间的冲突关系主要表现为 ( )
①不同人种的冲突
②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
③区域文明之间的冲突
④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的冲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主张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3、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是( )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四五”运动的兴起
D.毛泽东逝世
5、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对外贸易(进出口)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5年 |
381.4 | 1154.4 | 4722.9 | 39600 | |
引进外资 | 1984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5年 |
270.5 | 1028.9 | 5935.6 | 1262.7 |
A. 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
B.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6、"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指数决定于最后五分钟。援军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于明晨亲来台儿庄督战。"材料中"我本人"是指
A.李宗仁 B.张自忠 C.左权 D.彭德怀
7、“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①翻译《天演论》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组建兴中会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8、19世纪末,反映出美国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存在矛盾的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发生
D.“门户开放”照会的提出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是( )
A.设立民族自治机关
B.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C.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D.服从国家统一领导
10、下图为1979年6月25日国营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单位成都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上史无前例地登出的商业广告。这则广告的登出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一做法没有体现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也有人认为这是当前计划、分配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突破。这种争议完全平息是在下列某一事件之后,该事件是( )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行
B.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区
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1919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董必武 D.秋谨
12、信息一:1872年在上海创办;信息二: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信息三:该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以上信息,你推断该报是( )
A.《大公报》
B.《新闻报》
C.《解放日报》
D.《申报》
13、1949年,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据此,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不结盟
C.全方位外交
D.独立自主
14、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 )
A.维护和加强了清朝统治
B.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C.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
15、在条约中,清政府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文中的“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6、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记者对其事迹进行报道,下面最合适的题目是( )
A.《学习雷锋好榜样》
B.《烈火中的永生》
C.《铁人精神永放光芒》
D.《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17、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 )
A.1997年
B.2001年
C.2005年
D.2009年
18、为缅怀抗美援朝的历史,我们可以观看下列哪部影片
A.《井冈山》
B.《平型关大捷》
C.《血战台儿庄》
D.《上甘岭》
19、漫画是绘画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以幽默、诙谐、夸张等艺术手法极具感染力。如图是丰子恺在民国廿七年的漫画作品《愿作安琪儿空中收炸弹》,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大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为早日实现日本参谋本部的这一计划,日军发动了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自治运动
D.七七事变
21、洋务运动的中央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
22、兴起:由山东、直隶一带的________、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23、广东省的中山市、武汉的中山大道等地名,都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5、1911年10月10日晚,____起义爆发,这年是农历____年,这次革命叫做____.
26、填空题
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_______。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机关刊物《_______》,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27、解放军的好战士是 ______ 。
28、开始:________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________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9、在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____.
30、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是在__________ 。
31、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近代的苦难岁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祖籍香港岛,1842年不愿接受英国殖民统治而移居台湾岛,1895年反割台斗争失败后移居北京东郊民巷,1901年被驱逐出东郊民巷后又移居……每每想到这三次颠沛流离的经历,我总是潸然泪下,……
——摘自刘成禺《世载堂杂亿》
(1)材料中作者的“三次移居”分别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刚刚结束时?
(2)材料中作者“三次颠沛流离的经历”可能跟哪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3)与材料有关的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4)作者的经历是近代前期中国苦难岁月的缩影。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是什么?
32、中共“一大”召开于何时何地?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何重大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从“遵义会议”到“全国执政”前领导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说出3例)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国旗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制度
(4)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地,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材料一是哪一条约的内容?条约中割让了的领土是?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是哪一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款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对中国社会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