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阜新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某起义军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注:甲子年,184年),天下大吉。”材料中的“苍天”和“黄天”分别代表(   )

    A.秦王朝、陈胜吴广起义军 B.西汉王朝、王莽的军队

    C.秦王朝、刘邦项羽起义军 D.东汉王朝、黄巾起义军

  • 2、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期中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叫形声,那用图形线条把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这种造字方法叫?

    A象形

    B指事

    C形声

    D会意

     

  • 3、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____________

    分封制军队刑罚礼仪教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史载东周初年,新天子周顷王继位时,王室财政拮据,竟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鲁国讨钱。这段材料说明

    A.鲁国财政富裕

    B.诸侯必须定期纳贡

    C.鲁国国君仁义

    D.周王室地位衰落

  • 5、“明朝贿赂之风盛行,大臣污则小臣悉效,京官贪则外臣无畏。”材料反映明朝灭亡的原因是

    A.政治日益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民起义不断

    D.自然灾害频发

  • 6、阿南看到一则连环漫画,内容如下: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家学派的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 7、观察下面的示意图,你认为“元谋人”所在的位置应该是

    A.A B.B C.C D.D

  • 8、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他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列哪一人物的成就与这一艺术形式无关(     

    A.锺繇

    B.王羲之

    C.胡昭

    D.贾思勰

  • 9、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是《春秋争霸形势图》,它反映的主要信息(     

    A.民族融合

    B.各方争战

    C.经济发展

    D.人口迁移

  • 10、某同学去陕西游玩时,想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应去(     

    A.黄帝陵

    B.乾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孔子的下列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提出“仁”和“礼”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 12、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意义是(  

    A. 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B.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 我国开始了对台湾的行使主权 D. 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 13、下图中①②政权分别是什么民族建立的?(     

    A.契丹族、党项族

    B.汉族、女真族

    C.女真族、蒙古族

    D.女真族、汉族

  • 1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在下列哪一时期

    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 15、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6、2011年,考古学家在江西省南昌市大塘坪乡观西村一座山上发掘了一座古墓,认定为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坟墓。得出这一结论,主要依据

    A. 民间传说   B. 出土文物和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C. 特殊的地理位置   D. 专家推测

  • 17、下列哪项是老子提出的思想(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春秋无义战”

  • 18、秦统一后,为改变币制混乱的状况,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如下图所示)。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C.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D.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

  • 19、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 20、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图A人物是______,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他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图B人物是______,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他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 22、-----------------------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 23、明代医学家_________著有《本草纲目》;昆曲成为一种全国性剧种,代表作有__________创作的《牡丹亭》。

  • 24、科技文化

    人物

    主要成就

    地动仪

    贾思勰

    圆周率

    王羲之

    《④》

    郦道元

    《⑤》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5、如图是《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请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大顺政权建立地点

    B.明崇補帝自杀地点

     

  • 26、______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______”。

  • 27、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书立说、相互辩论形成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晋惠帝时期,手握重兵的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

  • 28、成语以思想深刻、生动简洁,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请写出下列成语对应的战役或战争或事件:

    (1)退避三舍________   

    (2)围魏救赵________

    (3)纸上谈兵________

    (4)卧薪尝胆________

  • 29、西汉皇帝 _______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的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 30、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其中最优秀的剧作家是_____代表作是《窦娥冤》。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   ) 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   ) 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   ) 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   ) 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   ) 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   ) 河姆渡原始居民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

    (1)《史记》作者——

    (2)《兰亭集序》的作者——

    (3)《女史箴图》的作者——

    (4)作品被后人称作绝世之作的书法家——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以“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权更迭】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似乎又退回到了分裂时代。但这种似乎后退的现象,并没有改变中国以君主集权制为基本国家制度的情况,在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里,他们不断延续和重复着汉代的制度,大一统制度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受到考验,并越来越向着完善化和规范化的趋势发展着。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1)指出材料一图中①处政权的名称。根据材料一,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大一统制度作出的贡献。

    【区域发展】

    材料二: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他们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给社会创造出无数物质财富。在农业生产技术上,从火耕水耨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肥料……水利灌溉系统也在过去的基础上推广和整理。这样一来,江南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展,成为全国最富饶的地区。

    ——摘编自《魏晋南北朝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民族融合】

    材料三: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具有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对后来隋唐建立具有推动作用。民族融合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这种融合才是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在文化上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