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明园是清朝皇帝的“皇家园林”,它见证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火烧圆明园的是
A.英美盟军
B.日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法俄联军
2、“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国家繁荣稳定 B.人民安家乐业 C.民族融合加速 D.社会急剧变化
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
B.上朝时,见到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
C.和太宗皇帝一齐讨论合并州县的事宜
D.经常诵读苏东坡写的词
4、“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
A.杯酒释兵权
B.“澶渊之盟”
C.靖康之变
D.陈桥兵变
5、北朝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对此理解不够准确的选项是( )
A.描绘的是夫余、鲜卑、发羌等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
B.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是千古绝唱
C.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生活特色
D.有少数民族“天然”的质朴,苍凉豪迈的“英雄气”
6、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舜,舜推举禹为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这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奴隶制
7、张虹同学要在《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上填写黄河流域原始农饼的典型代表。下列遗址中,他应该挑选
A.河姆渡 B.红山 C.马坝人 D.半坡
8、下列是蔡伦使用的造纸原料,不正确的是
A.树皮 B.破布 C.旧鱼网 D.丝绸
9、他性格豪放,热爱中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称“诗仙”。“他”是唐代诗人:(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
10、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特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 )
A.抑制土地兼并,致力改善民生
B.剥夺武将军权,强化中央集权
C.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11、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消灭的是( )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
1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李斯
B.孟子
C.董仲舒
D.商鞅
13、以下是从《齐民要术》中摘选的农业谚语,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农业生产必须( )
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以时及泽,为上策。 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 立秋叶如荷钱,犹得豆。 |
A.多种经营
B.因地制宜
C.改进工具
D.不误农时
1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 )
A.是秦朝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B.延续了西周分封制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15、2018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口号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4年第9个文化遗产日,我们的宣传口号是“瓷都千年薪火相传、保护遗产留住乡愁”。请问瓷都指的是今天哪个城市( )
A. 广州 B. 景德镇 C. 泉州 D. 明州
16、《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优先发展工商业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推恩令
D.征收沉重的赋税
17、某校七年级(3)班举行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同学们设计的“竞猜人物”环节有这样一道题目:“他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商朝很快强大起来。”这里的“他”指的是
A.汤 B.纣 C.盘庚 D.周幽王
18、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以下历史事件与山西有关的是( )
①丁村人遗址 ②山顶洞人遗址 ③临汾尧庙 ④二里头遗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9、新疆地产丰富,风景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在此设置了( )
A.伊犁将军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 D.北庭都护府
20、孝文帝改革发生在下列哪两个文明之间
A.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
B.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
C.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
D.农业文明和农业文明
21、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________的“________”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________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22、________________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________________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成就。
(1)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________
(2)战国后期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综合性水利枢纽:________
(3)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_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________
(5)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南北朝科学家:________
24、唐玄宗时, 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 范围内命题。
25、朝代接龙题: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的序号正确填入空格内。
A.商朝 B.夏朝 C.春秋战国 D.西晋
26、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________;184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________。
28、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七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使用磨制时期的时代叫做______时代。
30、唐朝时期,只身一人,西行取经的高僧是______;矢志不渝,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高僧是______。
31、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 ) 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 ) 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 ) 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 ) 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 ) 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 ) 河姆渡原始居民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
(2)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3)宋神宗在位期间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
33、“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春秋战国结束的这段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者的和谐: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它体现了哪方面的“和谐”内容?
(2)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修筑的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请写出它的名称和设计者。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3)统治者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暴君。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发展献策
(4)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如何加强国家管理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5)谈谈你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