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技能。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西汉历史时间轴,请你判断西汉持续的时间是( )
A.212年
B.211年
C.210年
D.193年
2、《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在此记述中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光武中兴 C.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D.商鞅变法
3、记载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的珍贵历史文献是( )
A.《西游记》
B.《史记》
C.《齐民要术》
D.《大唐西域记》
4、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其种植的作物是水稻。该遗址与下列哪一遗址类似(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5、在亚洲,受我国唐朝文化影响最为突出的国家是( )
A、新罗 B、日本
C、天竺 D、波斯
6、763年,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很多诗作描写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其作品反映了这一历史实况的是( )
A.李白
B.杜牧
C.杜甫
D.玄奘
7、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这里的“镜子”指的是 ( )
A.房玄龄
B.魏征
C.宋璟
D.杜如晦
8、甲骨文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是( )
A.象形字
B.指事字
C.形声字
D.会意字
9、传说中,他能够制造船只,会炼铜,还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是
A. 尧 B. 炎帝 C. 舜 D. 黄帝
10、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符合上述特点的历史时期是(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11、280 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其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魏灭蜀
B.司马炎称帝
C.西晋灭蜀
D.西晋灭吴
12、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秦 D.秦初和汉初
13、《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涌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宣传家不包括
A.章炳麟 B.邹容 C.康有为 D.陈天华
14、秦始皇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上述材料反映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
A.残酷的刑罚
B.沉重的赋税
C.繁重的徭役
D.频繁的农民暴动
15、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③牛耕的推广 ④管仲改革 ⑤都江堰的修建
A.①②②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16、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制度是指(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17、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清朝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相同的根本目的是
A. 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B. 防止人民反抗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压制知识分子
18、岳飞墓前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表达了人们对岳飞的尊敬之情。他之所以受到人民尊敬,是因为
A.他遭奸臣谋害
B.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C.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D.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19、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内容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 ②民族汇聚 ③国家统一 ④政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宋书》“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会(会稽,今绍兴)土带海傍湖……膏腴上地,亩直一金”。材料反映了南朝时期( )
A.北方遭受长期战乱
B.游牧民族大量内迁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21、208年,孙刘联军在_____(战役)中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_____(战役)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之间发生的战役,此战之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2、__________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3、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________和善断大事的________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________,将一大批人才汇聚到他的麾下。
24、约公元前2070年,部落联盟首领___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_。
25、民族大融合是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
(1)316年,内迁的________人灭掉西晋,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2)氐族苻氏建立的____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3)3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________部迅速崛起,建立了北魏
26、制作: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青铜器铸造技术采用“________”,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其代表有著名的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南宋初期,立志收复失地、坚持抗金的将领是______。
(2)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______。
(3)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_。
28、在战国七雄中,都城在临淄的是_________国。
29、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0、______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31、 李时珍 《窦娥冤》
宋应星 《资治通鉴》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司马光 《送子天王图》
关汉卿 《本草纲目》
32、请你列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1)1967年6月——
(2)1970年4月——
(3)1973年——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的设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材料三: 工人日报(2004-4-22)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举两例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5)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有哪些现实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