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宿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中,其统治的诸侯国位于今山东地区的是

    A. 晋文公

    B. 楚庄王

    C. 秦穆公

    D. 齐桓公

  • 2、下列选项中,没有被洋务派作为“夷”之“长技”而学习的是

    A.军事技术

    B.科技教育

    C.机器生产

    D.议会制度

  • 3、龙门石窟中的宾阳洞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明显具有汉族服饰的特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班超经营西域   D. 江南经济的开发

     

  • 4、据说,秦朝的传国玉玺是用蓝田玉雕琢而成的,上刻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八个文字应属于那种文字( )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 5、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兵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夭了所在的伊洛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来历。这说明

    A. 楚庄王好奇心很强,想知道九鼎的大小轻重

    B. 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有了想取代衰微的周天子的野心

    C. 楚庄王懂得君臣礼数,想送给周天子更大更好的九鼎

    D. 楚庄王想把青铜冶炼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 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 7、“《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毛泽东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共要

    A. 广泛组织工人暴动 B. 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

    C.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 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抗日

  • 8、很多大型连锁超市里都有进口商品专柜,其汇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要。如果在唐朝长安设置进口商品专柜,商品来源最多的国家是(     

    A.越南

    B.日本

    C.新罗

    D.天竺

  • 9、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又云“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说明大运河开通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隋朝南北经济交流

    B.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C.成为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成为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 10、大教育家孔子所办私学的招生原则是

    A.招收品德高尚的学生

    B.招收不同类别的学生

    C.招收智商足够高的学生

    D.招收出身底层的学生

  • 11、下列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A.蓝田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元谋人

  • 12、下列哪一措施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 (  )

    A. 让士兵还乡务农,免除若干年徭役

    B. 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 减轻刑罚,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 把田租定为什五税一

  • 13、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井田制的崩溃

    B.争霸战争的后果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 14、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他是( )

    A.老子

    B.韩非子

    C.墨子

    D.孔子

  • 15、下列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

    A.周武王——牧野之战

    B.商纣王——酒池肉林

    C.周厉王——与民争利

    D.周文王——周朝建立者

  • 16、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清朝为加强西北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台湾府

    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

    D.收复雅克萨

  • 17、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A.匈奴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回族

  • 18、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刘邦、项羽起义

    D.黄巢起义

  • 19、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元谋人

  • 20、如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带来的积极后果有(  )

    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②民族大融合

    ③经济重心南移④促进文化的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夏朝制定了我国最早的历法______

  • 22、东汉时期,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便利了文化的传播;贾思勰的《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23、填空题

    (1)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隋唐时期开凿的   石窟艺术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2)唐代文化成就突出,有诗圣美誉的诗人是   ;画技高超,被称为画圣的是  

    (3)女性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励精图治,使唐朝的国力不断增强;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风格清新,感情真挚,在宋朝词坛中独树一帜。

     

  • 24、他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司马迁评价他“凿空西域”,他是____

  •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2)牧野之战后,建立西周,开始分封诸侯的国王是

    (3)灭六国,建秦朝,实现中国历史首次大一统的皇帝是(原名)

  • 26、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

     

  • 27、请仔细观察下边《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并回答相关问题。

    (1)运河两端为A._____(地名)B._____(地名),运河四段分别为C段的_____、D段的_____、E段的_____和F段的_____

    (2).运河的历史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的交流。

  • 28、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 29、唐朝有两位著名僧人:一位是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_____,另一位是为求取佛经精义前往天竺的_____

  • 30、《秦朝形势图》中,①处是 ______(地名);《东晋形势图》中,②处是 ______(地名)。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顾恺之               《水经注》

    司马迁               《伤寒杂病论》

    贾思勰               《齐民要求》

    张仲景               《女史箴图》

    郦道元               《史记》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唐朝诗人中最著名的诗人及美誉?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你能举出几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吗?

    (2)唐朝高僧鉴真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那些精神?

    (3)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时,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挥毫写下温故创新四个汉字。2008年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假如你有机会与日本中学生朋友交流,请你谈谈中日两国青少年应如何温故创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