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汉末年,在我国兴起了信奉黄帝和老子的本土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拜火教
D.伊斯兰教
2、清朝赵翼有诗云“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这首诗描写的主人公建立的政权是( )
A.北宋
B.南宋
C.唐朝
D.隋朝
3、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白渠
4、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有可能最早食用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5、炎黄部落活动在黄河流域。 借助考古,“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陶壶”(下图)反映出炎黄时期
①已掌握制陶技术 ②已发明舟车等交通工具③发明了纺织 ④创造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为政以德
7、宋代以前宰相地位颇为尊荣,宋代相权却削弱很多。宰相的权利被一分为三,实行三权分立。这三种权力是( )
A.尚书、中书、门下
B.左丞相、右丞相、中书
C.行政、军事和财政
D.禁军、通判、宰执
8、封建帝王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和宋太祖的历史功绩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都结束分裂实现了国家统一
B.都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都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D.都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
9、在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小明同学对中国古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想考察一下出土甲骨文的遗址,他应该去
A. 河南安阳 B. 河南信阳 C. 河南洛阳 D. 河南南阳
10、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哪一项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A.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B.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C.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1、纪念邮票可以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良好开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三个代表”
D.良好开端、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
1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黄帝 B.陈胜 C.汉武帝 D.刘秀
13、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春秋时期,齐桓公首先称霸
B.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C.汉高祖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
D.383年,苻坚率领80多万大军攻打东晋,结果失败
1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
A.公元前7世纪早期
B.公元前7世纪末期
C.公元前8世纪早期
D.公元前8世纪末期
15、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精神文明的表征是( )
A.甲骨文的应用
B.磨制石器的推广
C.制作精美礼器
D.使用和保存火种
16、当时的人们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代表作品是( )
A.《史记》
B.《兰亭集序》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17、某同学制定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是“从成语中读懂历史”,他选取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东山再起”等成语,从这些成语可以读懂( )
A.淝水之战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桂陵之战
18、隋朝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秦朝在中央设置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由此可知,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决策效率
B.巩固统治
C.加强思想控制
D.扩大疆域
20、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始于( )
A.秦统一六国
B.张骞通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出使西域
21、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实行____制度;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了____,负责管辖台湾。
22、请结合所学将下表填写完整 :
2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________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___》,它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24、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25、_______:公元前207年,项羽大败秦军主力。
秦朝灭亡的标志:______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26、古书上称夏、商、周为“三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飞跃,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礼法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请结合所学知识,在下面夏、商、西周大事年表中的空格内填上相应的内容:
夏、商、西周大事年表 | |
时间 | 重大事件 |
约公元前2070年 |
|
| 成汤灭夏,建立商朝 |
公元前1046年 |
|
| 西周灭亡 |
27、李时珍编写的《_____》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_____》全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
28、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29、唐朝书法名家辈出,__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______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
30、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________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开始。
31、( )毕 昇 A《资治通鉴》
( )司马光 B陈桥兵变
( )赵匡胤 C郾城会战
( )岳飞 D《送子天王图》
( )汤显祖 E活字印刷术
( )吴道子 F《牡丹亭》
32、根据下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唐朝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金国的纺织品——
(2)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被称为——
(3)宋太祖为分知州的权力,设置了——
33、学习古代科技,感受民族智慧,请你参与探究。
材料一 “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什是在航海上”。
——弗兰西斯。培根
材料二
朝代 | 人物 | 成就 | 地位 |
南北朝 | 祖冲之 | 圆周率 |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比欧洲人早了近1000年 |
隋朝 | 李春 | 赵州桥 |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楼,比欧洲类似的桥早100多年 |
北宋 | 毕昇 | 活字印刷术 |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 |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不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宋元时期“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的三种东西分别是什么?并任选一个说出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在当时世界中的地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制度、文化政策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4)你认为当今我国应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请提出一条建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