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A.匈奴族
B.藏族
C.回族
D.鲜卑族
2、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都最大程度地重视农业发展。如果说战国以前国之大事为“在祀与戎”,那么战国时期已转变为“在农与战”。该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 )
A. 磨制石器的使用 B.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 冶铁业水平的提高 D. 防洪灌溉工程的兴建
3、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建立
B.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下列选项中,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元谋人遗址
5、无数事实证明有压迫就有反抗。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起
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6、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对上述说法,解读正确的是汉武帝时( )
A.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B.消除了诸侯国对朝廷的威胁
C.造就了全民族的政治文化认同
D.结束了西汉末年长期的混战
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民族政权的并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王朝距今已有
A. 2000年左右
B. 3000年左右
C. 4000年左右
D. 5000年左右
9、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属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的是
①册封五世达赖
②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大败沙俄侵略者
③派兵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
④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武力收复台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司马迁跟陈胜一样具有首创精神。司马迁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
A.首创编年体
B.肯定了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C.首创纪传体
D.文笔优美、语言简洁、记述客观公正
11、表示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少数民族是:( )
A.回纥
B.吐蕃
C.契丹
D.女真
12、汉武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这一时间属于( )
A.公元前2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世纪晚期
B.公元前2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世纪初期
C.公元前2世纪晚期至公元前1世纪中期
D.公元前2世纪初期至公元前1世纪中期
1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
B.《汉书》
C.《论语》
D.《后汉书》
14、“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等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游牧文明
C.海洋文明
D.神话传说
1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是
①目的都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②都由列强共同策划实施 ③侵略者都占领了北京
④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⑤都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探索与变革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⑤
16、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其中壬(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頝)是书法艺术的领军人物,颜真卿是哪一朝代的人物?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7、山戎(春秋时期少数民族)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伐山戎而“布于天下”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诸侯争霸战争促使了山戎的灭亡
B.诸侯争霸战争促进了各族经济的交流
C.诸侯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D.诸侯争霸战争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
18、以下是四位同学设计的春秋战国时期四个故事的题目,其中错误的一个是
A. 《尊王攘夷的齐桓公》
B. 《问鼎中原的楚庄王》
C. 《一鸣惊人的晋文公》
D.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19、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关汉卿著《窦娥冤》 | 被誉为宋代最优秀的杂剧 |
B |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
C | 司马迁著《史记》 | 可查到唐太宗的事迹 |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确立了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 |
A.A
B.B
C.C
D.D
20、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汉武帝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匈奴开始分化瓦解
D.张骞出使西域了解了匈奴的内部情况
21、______在位期间,营造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盛极一时的隋朝走向灭亡: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______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22、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______”。
23、隋炀帝时,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明朝科举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_”
24、在 ______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______”。
25、916年契丹首领 ________在上京建立了契丹国。
26、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____,人口多达百万。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时最后完成。
27、孔子:__________后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_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___》。
28、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
29、顺治、康熙、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 很快得到恢复,为______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30、原因: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_______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31、退避三舍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巨鹿之战
围魏救赵 城濮之战
破釜沉舟 桂陵之战
32、有许多成语典故源自古代著名战例,请列举与下列成语典故有关的战例。
(1)“纸上谈兵”源自 。
(2)“破釜沉舟”源自 。
(3)“草木皆兵”源自 。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源自 。
33、提到宋代,特别是南宋,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 州当汴州”的柔靡景象。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了高度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湖熟, 天下足。”“江南为之盛国矣。
材料二 :宋 朝在 一 些重 要 的 海 港 (如 广 州 ) 开设 专 供 外 商 居 住 的 蕃 坊 ……宋 代 的 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 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三:两宋时期,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 “丝、棉纺织 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材料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海外贸易兴盛,请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开始时期和最终完成于什么时时期?
(4)根据材料三写出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名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