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在( )
A.东汉
B.三国
C.西晋
D.东晋
2、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下列,体现这一“建议”的是( )
A.推恩令
B.察举制
C.郡国制
D.刺史制
3、它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他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它就是( )王朝。
A.吐蕃
B.回纥
C.靺鞨
D.南诏
4、马克思曾评价中国古代某种政策:“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种政策指的是(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文化专制
D.加强皇权
5、故事“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主角都是
A.杨坚
B.杨广
C.石守信
D.赵匡胤
6、《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
A.秦朝
B.东晋
C.隋朝
D.元朝
7、古书《礼记•礼运》中记载:“当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选举贤能的人做首领,……这就是理想的大同社会。如今大道不再施行,天下为家……天子诸侯们的权力成了世袭的……”文中“天下为家”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8、夏商周时期社会尊卑等级划分的依据是
A. 血缘亲疏
B. 战功大小
C. 封国规模
D. 财产多少
9、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是
A.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B.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
C.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10、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西起点是
A.辽东——临洮 B.辽东——陇西 C.南海——陇西 D.山东——临洮
11、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贡献,搭配正确的是
A.李时珍——《天工开物》
B.王祯——《齐民要术》
C.宋应星——《梦溪笔谈》
D.徐光启——《农政全书》
12、他在位时,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这位皇帝是 ( )
A. 刘邦 B. 刘彻(汉武帝) C. 刘秀 D. 刘备
13、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创始人是( )
A.庄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14、汉武帝时,有人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所采纳。他的主张应是
A.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D. 仁政治国,轻徭薄税
15、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策划一个历史图片展,下面是其中的三幅图片,请你给这组图片选择一个标题
A.治国有方的大国明君
B.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
C.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
D.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16、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的变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下列促使人们居住条件发生改变的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17、下列成语故事中,与刘邦、项羽无关的是( )
A.破釜沉舟
B.退避三舍
C.约法三章
D.四面楚歌
18、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A.秦 汉 B.西汉 东汉 C.汉 三国 D.西晋 东晋
19、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的主要贡献是
A.修筑都江堰
B.治理黄河
C.奖励耕战
D.发明水排
20、唐朝末年,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21、这幅对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东汉的______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了《______》一书,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23、推恩令的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________的控制。
24、1949年9月,为筹建新中国而召开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第一次全体会议,地点是______________。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
25、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次盛世局面是_______。
26、图A书籍是明代将领__________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图B人物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__________。
27、黄帝的妻子__________养蚕缫丝。,黄帝的属下_________创造出文字
28、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________
29、对号入座:请把对应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政权名称 | 建立者 | 民族 | 都城 |
北宋 | ①______ | 汉族 | 开封 |
辽 | ② ______ | ⑤______ | ⑧______ |
西夏 | 元昊 | ⑥______ | ⑨______ |
南宋 | 赵构 | 汉族 | 临安 |
金 | ③______ | ⑦______ | 会宁(后迁中都) |
元 | ④______ | 蒙古族 | ⑩______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耶律阿保机 D、赵匡胤 E、兴庆府
F、大都 G、上京临潢府 H、女真族 I、党项族 J、契丹族
30、______ 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1、选择搭配
(1)( )实行“法治” A、贾思勰
(2)( )《兰亭集序》 B、墨 子
(3)( )《史记》 C、张仲景
(4)( )“兼爱 非攻” D、王羲之
(5)( )《齐民要术》 E、韩 非
(6)( )《伤寒杂病论》 F、司马迁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1)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2)商朝迁都到殷的国王
(3)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4)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为相的是
(5)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6)请列举出两件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名称
(7)请列举出两种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8)铁制农具出现的时期是
3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幸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摘自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秦始立统一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依法列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摘编自《秦始皇诏版铭文》
材料三 秦始立来纳了李斯的意见,度古封国制……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措施及对“始皇并天下”的影响。
(2)材料二中“统一天下”发生在哪一年?为“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古封国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替代“古封国制”?这一制度对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上所述,秦国到秦朝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