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嘉峪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错误的是( )

    A.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B.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C.中原各族与周边民族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

    D.周天子坐收渔翁之利,权力渐大

  • 2、“全球华人,同根同源,不忘初祖,爱我中华。”这是中华民族万姓先祖报恩祭祖活动中的一段祭文。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黄帝

    B.尧、舜、禹

    C.商汤

    D.周武王

  • 3、“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反映了哪一朝代的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江南一隅”的状况(     

    A.北宋

    B.蒙古

    C.南宋

    D.金

  • 4、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 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 汉朝的五铢钱   C. 唐朝的开元通宝   D. 北宋的交子

     

  • 5、唐•周昙诗作《隋门•炀帝》“拒谏劳兵作祸基,穷奢极武向戎夷。兆人疲弊不堪命,天下嗷嗷新主资。”最能反映的主题是(     

    A.炀帝生平

    B.炀帝政绩

    C.炀帝暴政

    D.开皇之治

  • 6、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是(     

    A.刀币

    B.铲形币

    C.蚁鼻钱

    D.圆形方孔半两钱

  • 7、甲骨文饱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

    A.军队建设

    B.经济发展

    C.政治状况

    D.科技进步

  • 8、“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材料中“梁灭之,国乃改”反映的事件为

    A.唐朝建立

    B.安史之乱

    C.唐朝灭亡

    D.黄巢起义

  • 9、王朝版图“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王朝是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 10、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黄帝时期,仓颉造字

  • 11、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 12、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在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是

    A. B.

    C. D.

  • 13、下图为唐代“三彩载乐骆驼俑”,出土于陕西西安中堡村。骆驼背上,七名身着汉服的男乐手各持不同的胡人乐器,面朝外盘腿演奏,中间立一女子正在歌唱,展现了一个巡回乐团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情景。这反映了唐朝( ) 

    A.经济繁荣

    B.皇帝贪图享乐

    C.民族交融

    D.文化发展

  • 14、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启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幽王建立西周

    D.周武王建立东周

  • 15、春秋300年纷争不断,诸侯国兼并,实力弱小的诸侯国日渐减少,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日益出现。在战国时期初年,出现七个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它们是(       

    A.齐楚燕韩赵卫秦

    B.晋楚燕韩赵魏秦

    C.齐楚燕韩周魏秦

    D.秦楚燕韩赵魏齐

  • 16、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

    B.《诗经》

    C.《史记》

    D.《道德经》

  • 17、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

    A盘古

    B女娲

    C黄帝

    D炎帝

     

  • 18、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炎和司马昭

  • 19、小聪在浏览某学习网站,她在“辽、宋、西夏、金”的专题版块下发现了一个关于政权并立的时空错误,下列哪项是她的发现( )

    A.北宋、西夏、辽

    B.北宋、西夏、金

    C.南宋、西夏、辽

    D.金、西夏、南宋

  • 20、我国的农历又称为“夏历”,其原因是:

    A.因为它是由姓夏的人创制的 B.因为它产生于夏朝时期

    C.因为在立夏前后种瓜种豆 D.因为它主要运用于夏天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河姆渡人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农业工具以_______最为典型,家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河姆渡人的会制作陶器和_______,还有简单的乐器_______。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_______,还懂得使用_______

  • 22、_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备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朝开始。

  • 23、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一举制的正式确立。________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 24、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_________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_____和牛耕的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 25、清朝雍正帝设立_________,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在西藏设立_________,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

  • 26、北宋时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 27、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

    (1)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定都  

    (2)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史称西周。

    (3)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

  • 28、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_________。

     

  • 29、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________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________史称西夏。

  • 30、李白因其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称为“____________”。杜甫被誉为“诗圣”,由于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____________”之称。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把下列人物与有关史实连接起来

    邓小平 中国梦

    习近平 南方谈话

    周恩来 “三个代表”

    江泽民 求同存异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再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916年,契丹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辽,定都上京临潢府。(     

    改正:________

    (2)唐玄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改正:________

    (3)北宋时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改正:________

    (4)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改正: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韩非子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等众多领域内形成的思想理论,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标准;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三: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韩非子的主张属于战国时期的哪一学派?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哪一思想学术的繁荣局面?结合材料说一说这一局面的产生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