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三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经历了三国分立后,又出现了一个短暂而统一的朝代是____。(  )

    A. 西晋   B. 东晋   C. 南朝   D. 北朝

     

  • 2、“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洛流域(黄河流域的一部分),并向周王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这“问鼎中原”故事所反映的时代特点是

    A.楚庄王对青铜鼎很有兴趣

    B.楚庄王非常贪婪且有称霸野心

    C.楚国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 3、为秦朝“海内皆臣”格局最终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

    A. 城濮之战   B. 长平之战   C. 桂陵之战   D. 巨鹿之战

     

  • 4、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沉重打击了反动军阀的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下列历史人物在北伐战争前后参与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周恩来曾经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B.蒋介石曾担任北伐军总司令,领导了北伐战争

    C.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将国民革命军旗帜插上南昌城

    D.三位人物在北伐战争中都做出贡献,最终完成反帝反封任务

  • 5、关于大运河开凿的动机与结果,表述准确的是(     

    A.为加强南北交通而开,成为南北交通的主干线

    B.为商业的发展而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C.为巩固统治而开,客观上有利于南北交通和经济交流

    D.为巩固统治而开,但成为隋亡的根本原因

  • 6、中华文明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标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

    A.华夏族形成

    B.夏朝建立

    C.商朝建立

    D.周朝建立

  • 7、“澶渊之盟”使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未曾发生战争。据材料可知,“澶渊之盟”后(     

    A.辽国无力进犯北宋

    B.宋辽之间进行互市

    C.北宋向辽屈膝称臣

    D.宋辽维持相对和平

  • 8、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移。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是在

    A.战国大变革时期

    B.秦末农民战争时期

    C.西汉汉武帝时期

    D.西晋八王之乱时期

  • 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关于①②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正确的选项是

    A.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 1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各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2世纪蒙古各部落战争频繁

    B.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

    C.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D.宋元时期经济发展促进了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 11、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     

    A.洛阳

    B.成都

    C.开封

    D.台湾

  • 12、下列战争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  )

    ①城濮大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13、在唐朝都城,“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这反映出唐朝(     

    A.外交活动带动宗教发展

    B.崇尚中亚、印度的文化

    C.中外文明冲突碰撞不断

    D.对外交往的范围广泛

  • 14、魏晋时期,一位书法名家的作品被认为“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钟繇

    D.胡昭

  • 15、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 夏朝 B. 西周 C. 东周 D. 商朝

  • 16、下列各项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永嘉南渡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袍加身

  • 17、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府开始设以清朝(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 18、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 帝国的彷徨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

  • 19、《三字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的“七雄”是指

    A.吴、魏、燕、赵、楚、秦、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秦、韩、赵、魏、楚、燕、齐

  • 20、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因果关系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昭君出塞

    C.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D.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西汉初年汉高祖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而采取的政策是____。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推行该政策,经过文帝、景帝两代的整治,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______” 。

  •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尊天子,攘四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_____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起用_____进行变法。

    (3)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

  • 23、春秋后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______”;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______,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 24、汤建立商朝,都城在_____;后来商王_____迁都到殷。

  •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________

    (2)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的政治制度。________

    (3)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东汉末年农民起义。________

     

  •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是

    (2)宋代城内娱乐兼商业场所称

    (3)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4)宋代从国外传进的优良稻种是

    (5)唐朝造型精美,色彩亮丽的瓷器

  • 27、发现过程及意义:北京人遗址最先于______年被发现。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 28、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_____

  • 29、_________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个盛世;_________(人物)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 30、老子的著作是《________》,孔子是大思想家和______家,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邓小平                                     雷锋

    党的好干部                            南方谈话

    解放军好战士                         焦裕禄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列举出相应的作品。

    (1)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2)我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3)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4)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淮书》

    材料二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材料三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道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括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汉朝时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