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给出的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
B.水澹澹兮生烟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惟觉时之枕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收视率位居国产动画片前列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B. 灿烂悠久的中原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潮汕文化、游牧文化、湘楚文化等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C. 新疆日前启动了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全疆100多万名干部职工分批与结亲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D.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除夕之夜是中国人民合家团圆的日子。大年三十的晚上,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欢庆的气氛。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愕然 破天荒 早归道山 有棱有脚
B. 揣摩 水笼头 按捺不住 甘败下风
C. 扑拙 里程碑 惟妙惟肖 依马可待
D. 敷衍 缉私队 眉飞色舞 硬朗挺拔
4、下列句子与上联“江月不随流水去”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风雨纵横乱人楼
B.天风直送海涛来
C.江上风清一燕来
D.山色迎人秀可餐
5、学校举行足球赛,小明作为年级足球队的守门员在出征前宣誓,他用诗句来表达自己做守门员的信心,你认为下列合适的一联是( )。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心,需要被激活
一一访《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康震、蒙曼
2月7日,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人们如潮的关注中落幕。睽违一年,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火爆春节荧屏。
记者:有网友给节目留言:“东坡饮酒、秦观夜话;稼轩论剑、清照煮茶。高冷的文化节目让电视节目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曾经以为,诗词已远离,没想到,它一直与我价相伴。
康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如果你在3000平方米的演播现场,会感到更震撼。节目第二季与第一季相比,加入了《诗经》、毛泽东诗词等内容,设置了“飞花令”这一环节,使比赛更激烈,更具观赏性。
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我们看到古典诗词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演进中湮没,反而拥有更多潜在拥趸。中国古典诗词始终扮演着记录历史、记录情感的重要角色,我们曾一度忽略它,但它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读诗、品诗帮助我们这些忙碌的当代人寻找穿越古代经典的准确定位,在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坐标中,找到属于每个人的精神归宿。
诗词大会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文字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无可限量的审美潜力,你有多少情感要表达,有多少思想要表现,我们的语言文字就有多少美学潜质供你发掘,这就是经典历千年而不衰的原因。
蒙曼: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需要被激活。有了去年节日的预热,今年的火爆,我觉得理所应当。
诗心不死,诗情犹在。“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明丽的色彩,顿挫的节奏!温暖的情怀,这就是诗词的美。当我们享受着美,享受着来自《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浸润的时候,我们才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实用类文本阅读 诗心,需要被激活阅读答案。“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走近诗词深处,与一个个诗人对话,在诗词意境中。感受着辞藻之美,心境之美,唤醒心底最温暖的记忆,应当成为现代人可以亲近的生活方式。
记者:“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通过诗词大会,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最普通的诗词热爱者:农民白茹云、快递员曹中希、乡村医生、支教教师……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在舞台上,讲述他们的诗意人生。和选手接触过程中,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蒙更:节目之所以叫《中国诗词大会》,说明答题、夺冠并不是主要的,迫求的是以诗会友的精神传统,是诗意盎然的生活情趣。
第一场出现的小学教师刘泽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刘老师是农村孩子,家境不好,小时候家中仅有的一本书是毛主席的诗词集,这就成了他的文学启策书,也让他爱上了诗词这种文学形式。高中毕业后, 刘老师没有考上大学,就到建筑工地打工养家。但他是个特殊的农民工,每天早晨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背诵唐诗宋词。从背诵到创作,刘老师的才华被县里领导发现,要给他安排一个秘书之类的职位。但刘老师坚持要做一名小学教师,带着孩子们继续读诗。在困境中,他不曾忘记自己的精神追求,同时还努力点燃别人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诗意人生。
记者:“为什么要背诗?我是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实用类文本阅读 诗心,需要被激活实用类文本阅读 诗心,需要被激活。”叶嘉莹先生曾经这样说。但在紧张的生活之中,人们常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诵诗;而孩子们在课堂中却因学习压力,无休止地背诵、答题,失去了感知诗词之美的耐性。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在当下如何被唤醒?
蒙更:每个人和诗结缘的情况都不一样。我小时候因为读唐诗故事喜欢上中国诗词,我喜欢把诗文和它背后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所以我现在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也可以经由更多的方式亲近传统文化,还可以和更多的同好交流。我们的诗词大会是一个例子,前两年“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引发几十万跟帖也是一个例子。
诗歌,不长。在这个快速前进的社会,利用零星时间读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余暇的片刻,你拿起一篇五言绝句,仅仅20个字,就会把你带入一个不同的情境中,让你沉静下来,感受你和古人之间生命状态的沟通,体悟那份触动和暖意。
所以,我理解的诗教,不是简单的背诗,而是体悟诗中的美,因此产生爱惜美的欲望,这就是善。由美育导向德育,从一个敏感的人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诗教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康震: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最具中国特色。说是古典,其实并不古,因为诗词形式在信息时代并不过时,无论是微信微薄,还是各大网站,都可以看到古典诗词的元素,它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典之古常常为今日之大用,这个大用就是涵养民族气质,孕育民族品格,培育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人们需要经典,也需要对经典的阐释。经历了上千年时空转换,后来者很难凭借现代汉语穿越时空感受古典美的全部魅力。这就需要经典的阐释者拨开重重迷雾,为我们展现经典丛林的深层景观。这是一个普及、传播的过程.需要政府、社区、学校、家庭、民间共同推动,形成合力.使中国诗词教育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选自《光明日报》记者:靳晓燕)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诗心,需要被激活”的原因阐述的一项是 ( )
A. 虽然古典诗词一直存在,但生活紧张忙碌的当代人曾一度忽略了它的存在。
B. 诗心不死,诗情犹在。只有懂得享受中国诗词的美,才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C. 品读中国经典诗词有助于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进而拥有诗意人生。
D. 古典诗词历经千年,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演进中湮没,反而拥有更多潜在的拥趸。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康震认为,令人震撼的演播现场、新内容的补充和新环节的设汁,使得第二季比赛更成功。可见,节目的形式很重要。
B. 在访谈中,嘉宾多次巧妙引用诗词.这既符合访谈话题内容,又充分地表现了他们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C.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已火爆春节荧屏,而记者却引用网友留言称其为“高冷的文化节目”.记者这样表达明显不妥。
D. 康震站在民族的高度,认为古典诗词在涵养气质、孕育品格、培养精神和展现风貌方而有大用,委婉地否定了蒙曼关于美育和德育的说法。
E. 本访谈围绕“诗心”,就“为什么需要被激活”和“如何被激活”等问题从容展开,清晰连贯,是一次成功的访谈。
【3】点评嘉宾认为当下该如何去努力激活诗心,唤醒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请概括作答。
7、名句默写
(1)山光物态弄春晖,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旭《山中留客》)
(2)外力归船弄长笛,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3)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___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_,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6)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7)_______________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8)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忧国忧民、甘愿自我牺牲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谪居偏僻之地,纵然面对良辰美景却难遣孤独之情。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述大鹏向南溟迁徙时的壮观景象。
(2)在《蜀道难》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具体表现青泥岭的“盘盘”,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夸张地描写行走在岭上的感受。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黄昏景色和春季景色的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
(2)《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虚心请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悠悠我心。(陶渊明《归园田居》)
(3)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论语》十二章)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5)《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挣脱牢笼、回归田园的愉悦之情。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四牡①
《诗经•小雅》
四牡騑騑②,周道倭迟③。岂不怀归?王事靡盬④,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⑤骆⑥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⑦。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⑨栩⑩。王事靡盬,不遑将⑪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⑫。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⑬。
(注)①四牡:四匹雄马。②騑(fēi)騑:马行走不停而显得疲劳的样子。③倭迟: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④盬(gǔ):休止。⑤啴(tān):马疲惫喘息的样子。⑥骆:黑鬃的白马。⑦启处:安居休息。⑧鵻(zhuī):—种短尾的鸟。也叫鹁鸠。⑨苞:茂密。⑩栩(xǔ):柞树。⑪将:奉养。⑫骎(qīn)骎:马快速奔跑的样子。⑬谂(shěn):思念。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首诗的首章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在“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一对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
B.全诗有三章写到马,马是诗中主人公出行的唯一陪伴;有两章写到鵻,这是诗人行途所见。写景随意而又自然。
C.马儿气喘吁吁地在迂回遥远的道路上奔跑是由于“王事靡盬”“我”的“伤悲”和“不遑启处”也是因为“王事靡盬”。
D.鵻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和随意栖止,与“我”和“我”的马儿不停奔波形成对比,增加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E.“将母来谂”是全诗的关键句,本句揭示出诗人“怀归”和“伤悲”的根本原因,也表现了连年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并加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虎丘记(节选)
袁宏道
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②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下迨蔀屋(____________) (2)属而和者(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分曹部署 B.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C.飞鸟为之徘徊 D.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3】第③段写斗歌场面,歌者由□到□,歌声由□到□,场面由□□到□□,层次分明,意境新鲜,是一幅妙不可言的江南地方民俗画。
【4】自选两个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
14、分餐制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就餐者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点,再用各自餐具进食。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倡导你的家人、亲戚或朋友树立分餐意识,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有号召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