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张家口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如下示意图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对西藏地区加强管理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该填入(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设立行省

    D.设立宣政院

  • 2、某校举办“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主题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3、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分封制的瓦解

    C.战争的频繁

    D.兴修水利

  • 4、唐朝前期经济繁荣,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B.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苏绣工艺水平最高

    C.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D.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

  • 5、下面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秋时期修建   ②位于岷江中游

    ③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 6、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表述错误的是

    A.诸侯争霸带来了种种灾难

    B.战争期间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C.当时的争霸战争只有利没有弊

    D.争霸战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 7、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文字演变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属于(     

    A.铭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 8、下面这首诗称颂的唐朝全盛时期是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 9、汉武帝时,为了解决诸侯王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谁的建议?

    A. 主父偃

    B. 董仲舒

    C. 孔子

    D. 张骞

  • 10、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相对稳定,没有战乱

    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土质肥沃

    D.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 11、下面表格《鲜卑姓改为汉姓》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贺兰

    独孤

    达奚

    勿忸于

    汉姓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商鞅变法

    C.张骞出西域

    D.江南地区开发

  • 12、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周武王

  • 13、山东泰山、峄山、琅琊台等地都有秦始皇巡行天下时的碑刻遗存,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隶书

    C.小篆

    D.楷书

  • 14、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C.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角逐中原,成为春秋首霸

    D.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

  • 15、世界上第一位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

    A. 张衡

    B. 祖冲之

    C. 郦道元

    D. 华佗

  • 16、王安石变法后,对人民的控制加强了,主要是因为采取了(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 17、961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建议宋太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为“制其钱谷”而采取的措施是(  

    A.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B.设置副宰相若干人

    C.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 18、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年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年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东周时期 D.秦汉时期

  • 19、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西藏和平解放前,我国在西藏的边境地区处于“有边无防”状态。而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边防,外防侵略,内护稳定。据此可知西藏和平解放(     

    A.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有效构筑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

    C.开辟了西藏人民幸福的光辉道路

    D.推动了西藏人民与内地密切交流

  • 20、下列表格所深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延续

    B.中国正在走向统一

    C.五代时期国家陷于四分五裂

    D.原有朝代再次复兴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______(时间)年,秦始皇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 22、祖冲之创制了南北朝时期,最先进的历法_______

  • 23、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 ______(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439年,______(政权)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 24、盛唐时期,创制出了先进的耕作工具:_________________;盛唐时期,诗人辈出,著名诗人杜甫的诗被称为____________

     

  • 25、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________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______,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得________逐步瓦解。

  • 26、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他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_____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末年,政权落入_____手中。

  • 27、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__________,半坡遗址和__________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

  • 28、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古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

    (2)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________

    (3)曹操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措施,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这项措施是________

  • 29、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____,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 30、言论集: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______》一书。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第二次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唐玄宗时期册封少数民族政权首领的封号名称。(写出三个)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1)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是谁?根据材料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