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兼容并蓄,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A.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B.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C.正是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D.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得以绵远流传。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C. 古装玄幻仙侠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自在浙江卫视热播以来,不少女粉的心被剧中“夜华”的扮演者赵又廷俘获。赵又廷微博点击率在短时间内猛增。

    D. 鉴于自然科学“双刃剑”的性质,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给人类的带来好处的同时,会不会因信息被滥用或错用而产生严重后果。

     

  • 3、下列各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 夫晋,何厌之有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余威震于殊俗 若属皆且为所虏

    D.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4、曹操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当”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

    A.应当

    B.面对

    C.通“挡”

    D.吟诵

  • 5、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

    B.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材料一: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新闻机器人用时25秒,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实现了最快速度的全球首发。

    这让人们想起了9年前的汶川地震和4年前的雅安地震。同样的地震,同样媒体全天候关注,短短几年间,新闻的模样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获取新闻的方式,微博发布、微信互动、客户端即时更新、视频直播随时在现场——多端口呈现已成为每一场“新闻战役”的标配。

    “当下爆款新闻产品,多是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最接近面对面交流的效果,人民日报社的H5产品就是很好的证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认为,如果不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很难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

    崔士鑫提到的“天文数字浏览量”,是这些产品实现内容影响力提升最形象的描述。

    在2014年—2016年间,国内83.7%的报刊出版单位,制定了未来3至5年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90.12%的报刊出版单位出台了媒体融合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融合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报刊业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

    (摘编自中国记协网《喜迎十九大之融合发展:开启媒体报道新时代》)

    材料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指出,截止2014年年底,中国新媒体用户数量已达6.49亿,占全球总数的21.6%。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2016年1—3月网络新媒体调研数据。)

    材料三:

    纵观传媒业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是驱动其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喜新厌旧”本性的作用下,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的平衡。

    如果说web1.0和web2.0的关键词分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那么web3.0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它与传媒业的耦合,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并将内容生产范式从媒体精英式的内容产出和用户生产内容转换到算法生成内容。

      在西方传媒界,机器新闻写作自2006年首次被引入以来,已经在体育报道、财经报道、气象报道等诸多领域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美联社更是在机器写作之外,启用编辑机器人对机器自动生成的稿件进行审查,成为第一家全面引入机器新闻人的传媒机构。在中国,机器新闻写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也已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平台发力”。从腾讯财经的Dreamwriter到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再到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无不暗示著传媒业深层次地改变。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其中,机器新闻写作是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具体应用之一。有研究表明,未来传媒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关联在一起。

    (摘自喻国明等《新闻人的价值位移与人机协同的未来趋势》)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时代媒体报道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喜欢以“芙蓉”入诗,通过这富有美感的意象传达诗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揭示了修养最高的人应物我不分、无所为、不立名的主题。

    (2)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日光照射,峰峦明暗变化,表现泰山的高大巍峨,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秀丽。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了叠字,表现了回乡之路的无边无际。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助“鸿雁”“鱼龙”两个意象表达了无法用书信传情之意。

    (3)“酒”这一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诗人常用它来纾解愁苦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人生代代无穷已, 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________,无以至千里,_______,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以赂秦之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3)__________,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____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迢递: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运用拟人手法,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情态,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面写物,实则写人。

    B.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

    C.尾联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后句“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D.整首诗作者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却又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2】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随着归山途中景物的转换,作者的心情也有所变化。请简要分析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调郧乡主簿,迁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早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早,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改秘书丞,历御史台推直官。翰林学士杨亿荐为监察御史。贡举初用糊名法,士逊为诸科巡铺官,以进士有姻党,士逊请避去,真宗记名于御屏,自是有亲嫌者皆移试,著为令。中书拟人充江南转运使,再拟辄见却,帝独用士逊。再迁侍御史,徒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绪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明道初,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明年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以兵部尚书入相,封邱国公。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因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康定初,士逊言禁兵久戍边,其家在京师,有不能自存者。帝命内侍条指挥使以下为差等,出内藏缗钱十万赐之。及简辇官为禁军,辇官携妻子遮宰相、枢密院喧诉,士逊方朝,马惊堕地。时朝廷多事,士逊亡所建明,谏官韩琦论曰:“政事府岂养病之地邪。”士逊不自安,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改)(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B. 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C. 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D. 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簿: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均置此官,以典领文书,唐宋以后职任渐轻。

    B. 一舍:古称军队住宿一夜为舍,或以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文中指三十里的距离。

    C. 册免:指发布诏书,册封贤臣,罢黜庸臣,古代君王有时以此方式来消天灾。

    D. 致仕:还禄位于君,即辞官退休,因年老或衰病而辞去职务的官员称为致仕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士逊宽厚仁爱,深得民心。转运使下文书调张士逊治理郪县,百姓极力阻拦,使其留任;任邵武县令时遭遇旱灾,他乘车去庙里祈雨,直到雨浸没了双足才归来。

    B. 张士逊清正巡考,不徇私情。他担任诸科巡铺官,因有亲戚应考而请求回避,真宗把名字记了下来,自此凡与考官为亲属而有徇私嫌疑的应试者都要另设考场考官。

    C. 张士逊体谅军情,建言抚恤。他指出禁兵长期戍守边疆,其京城中的家人有些无法生存,皇帝命令内侍列出指挥使以下的官兵,分好等级,拿出缗钱十万赏赐他们。

    D. 张士逊处事不力,终遭弹动。朝廷处于多事之秋,张士逊身在相位却不能对国事有所建议陈述,谏官韩琦批评他身居要职而无所作为,他多次上奏请辞,最终退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

    (2)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校一高三学生认为父母应让孩子自主自立,不宜过多干预孩子的事情。一次,学校举行文化研学活动,他向父亲借用一架价格不菲的照相机,父亲当即和他立下字据。后来他在活动中不小心损坏了照相机,父亲要他按照约定赔偿,没钱可以劳动抵债。此事一经公开,立即引发激烈的争论。有人说不必赔偿,父亲未免太认真;有人说应该赔偿,契约不应视同儿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和理解。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