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胚胎的发育起始于( )
A.卵细胞
B.受精卵
C.胎儿
D.婴儿
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有关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不相符的是( )
A.家兔的盲肠粗大,与消化肉食性食物相适应
B.家鸽的气囊储存空气,能辅助呼吸
C.河蚌有坚硬的贝壳,有利于保护内部柔软的器官
D.蝗虫体表被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发
3、某地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和麋鹿自然保护区。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C.就地保护濒危生物
D.迁地保护濒危生物
4、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因此抗生素药品本身不会腐败变质
B.抗生素能杀死致病细菌,也能杀死病毒
C.生病时应大量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
D.抗生素虽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不利
5、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利用触手探寻和捕获猎物
B.血吸虫等寄生虫终生都生活在寄主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靠入水管获取水中的食物
D.节肢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有一对触角
6、《西游记》中写道:孙悟空初到花果山时,因本领多、实力强,在猴群中被尊为“大王”,不用寻找食物,自有其他的猴子为其寻找并双手奉上。猴群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领域行为
D.社会行为
7、注射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注射的卡介苗和这种预防结核病的措施分别称为( )
A.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原、切断传播途径
8、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倡导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不利的是( )
A.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
B.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D.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生活中我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的行走和乘车安全,因为老年人骨中的( )
A.无机物含量增多,弹性变大、易变形
B.无机物含量增多,弹性变小、易骨折
C.有机物含量增多,弹性变大、易变形
D.有机物含量增多,弹性变小、易骨折
10、下列实例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①种子植物的生殖 ②马铃薯用块茎生殖 ③“克隆羊”的出现 ④“试管婴儿”的诞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制作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面团膨大松软。如图表示用酵母菌发面时,不同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面团发酵的适宜温度在35℃左右
B.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
C.利用酵母菌发面时,夏天用的时间要比冬天短
D.不同温度条件下,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越多
12、下列对生态系统的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树→虫→鸟”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是以光能的形式流动的
B.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又能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是分解者
C.要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消费者的数目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13、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腐乳、面酱、酱油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形成的
B.冷冻保存食品主要是因为低温可把微生物冻死
C.添加食品防腐剂可延长保质期,可随意添加
D.无土栽培可实现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工厂化农业生产模式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链球菌会使人患多种疾病
B.细菌与某些动物生活在一起,叫做共生
C.人类的某些癣病是由某些细菌引起的
D.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5、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对图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丙三者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甲
B.乙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若丙的数量增多,则甲就减少
D.甲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少
16、2023年8月23日,《自然》杂志公布了人类Y染色体的基因图谱,Y染色体是最后完成全测序的人类染色体。下列有关基因、DNA、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是DNA上的任意片段
B.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DNA分子
C.男性体细胞内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
D.基因、DNA、染色体的数目都是相同的
17、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菌能形成芽孢快速繁殖
B.病毒结构简单,属于原核生物
C.真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对人体都有害
18、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迁地保护
B.立法保护
C.宣传保护
D.建立自然保护区
19、四川省作为我国主要的大熊猫聚集地,发生地震可能会对大熊猫的栖息地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发生地震,为保护大熊猫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易地保护
C.就地保护
D.法制教育和管理
20、无数科学工作者为生物进化的奥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工作最为突出,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 )
A.环境变化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动物聪明的表现
21、下图中,图一是构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示意图,图二是食物链中的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为代号建立的物质或能量金字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包含______条食物链,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图一中的细菌真菌属于___________。
(3)若图二表示食物链中的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_____。若图二表示食物链中的生物按顺序建立的有毒物质积累金字塔,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图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___。
22、图为鸡卵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写出各标号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 ⑦______
(2)将来发育成小鸡的是哪一部分?____________
(3)为受精卵发育成胚胎提供营养的结构是______和______.(为受精卵发育成胚胎提供氧的结构是气室.
(4)在鸡卵的结构中,一个真正的卵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鸟的生殖发育一般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动物在生物圈有哪些重要作用?_________
2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______;胎生______;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25、缢蛏、蜗牛、乌贼形态各异,但都属于______动物,它们共有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____,运动器官是足。
26、下图表示一对黑色雌、雄豚鼠交配后产下后代的遗传图,据图回答。
(1)豚鼠的毛色性状是由 控制的。
(2)决定豚鼠毛色为黑的基因(T)是显性基因,决定豚鼠毛色为棕的基因(t)是隐性基因。图中所示亲本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均为 。子代中,棕色豚鼠的基因组成是 ,某只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可能是Tt或 。
27、请根据行为的发生来判断动物行为的类型。
(1)用强光照射清水中的涡虫,涡虫的身体里舒展状态:____。
(2)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营巢孵卵、哺乳动物幼慰吮吸乳汁:____。
(3)黑猩猩先叠放木箱,再爬上木箱摘取天花板上挂着的香蕉:____。
28、通过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
(1)鸟类的体形呈 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 ;
(2)鸟的体表覆盖着 ;
(3)前肢变成 ,呈 形,适于飞行;
(4)骨薄、轻、长骨都是 ,有利于 ;
(5)鸟的食量 ,消化能力 ;
(6)鸟的心率比人的 ,血液运输能力 ;
(7)鸟呼吸时,除了有肺这一器官外,还有许多与肺相连的 ,可提供足够的 .
29、下图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
(1)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 。
A.④②①③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②④③①。
(2)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细胞结构,对制好的装片还要进行 。
(3)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 ,然后轻轻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做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30、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 到 、从简单到复杂、从 到 。
31、请将下列生物与其相应的特点正确搭配
3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保持愉快的心情。( )
33、图甲、乙和丙分别是关节结构和伸肘动作的产生,请认真看图并回答:
(1)丙图中②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做_______,①叫做________,该部分可绕______连在不同的骨上。
(2)甲图中⑤所示的是______关节,若要产生丙图所示的动作,则需甲图中[_____]______收缩和[_____]______舒张。
(3)在乙图所示的结构中,[_____]______紧紧把⑥_______和⑦______包裹在一起,从而使关节更牢固,而光滑的关节软骨附在⑥和⑦的表面,能减少运动时的摩擦,从而使关节_______。
34、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小鸟)喂鱼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行为,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___________行为。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___________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__,(强/弱)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___。(多/少)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