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显微镜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小刚将写有字母 “pd” 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2、橘子富含维生素C,常吃可预防坏血病。橘瓣上的“经络”属于( )
A.分生组织
B.营养组织
C.输导组织
D.保护组织
3、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细致的观察。以下观察结果能支持相应结论的是( )
A.观察到一切动物的受精卵都是一个单细胞,说明植物与动物相似
B.观察到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说明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C.观察到鸡幼胚红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说明细胞来源于细胞
D.观察到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
4、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艇曾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世界纪录,并将于2020年执行环球深海科考任务,以便人类更好的认识和保护生物圈,下列关于生物圈范围和定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全部
5、甜瓜的根尖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它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
A.6对
B.12对
C.24对
D.48对
6、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能量循环
C.能量积累
D.物质转化
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生物圈包括大气层、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8、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通过目镜没有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以下操作不起作用的是( )
A.转动反光镜
B.转动遮光器
C.转动转换器
D.移动玻片标本
9、下图表示I、Ⅱ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各组生物的关系符合图示曲线的是( )
A.猫与老鼠
B.寄居蟹与海葵
C.寄生虫与人
D.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10、将下列关于根细胞吸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植物施肥过多会促进根细胞吸水
B.成熟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C.根细胞吸水后液泡的体积变小
D.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根细胞吸水
1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名句,句中“ 豆苗”和“杂草”的关系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12、近期,在南极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现象。该地区的雪呈现粉红色,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神秘而美丽。科学家表示这是因为雪中含有一种叫极地雪藻的淡水单细胞藻类大量繁殖后的结果。请问极地雪藻的繁殖方式是( )
A.孢子繁殖
B.种子繁殖
C.分裂繁殖
D.果实繁殖
13、下列哪个结构层次与其他三个结构层次不相同( )
A.人的皮肤
B.人的血液
C.莲藕的丝
D.番茄果肉
14、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视野分别如图甲和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视野直接换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变暗
B.甲视野下得到乙视野必须移动载玻片
C.乙图视野中细胞数量比甲图视野中多
D.甲视野中的细胞在乙视野中均可看到
15、以下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整个地球都属于生物圈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家园
D.由各种生态系统构成的整体
16、下列环境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撒哈拉大沙漠
B.内蒙古大草原
C.关中平原的农田
D.西双版纳森林公园
17、下列有关植物的生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不科学的是( )
A.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散失
B.不能踩踏草坪,避免因土壤板结造成小草根的呼吸作用减弱
C.房间内适当养一些绿植,可增加空气湿度
D.用冰箱存放蔬菜瓜果,可提高呼吸作用强度
18、果农常利用立体种植的原理,在果树下套种植株矮小、喜阴的蔬菜、药材等。立体种植可以( )
A.提高农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效率
B.提高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C.提高农作物的蒸腾作用
D.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19、下列植物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种子植物
20、下列是小明同学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部分是操作,后一部分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
A.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亮度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转动转换器——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21、探究实验中,一个方案只设定_____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________,以便在进行探究实验时进行人为的控制。
22、为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种草的活动,我国将_______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23、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有 ,非生物因素有 。
24、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的,其中 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而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5、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新生命的起点是_____,其形成的场所是[_____]。
(2)图中①是_____;既属于生殖器官又属于内分泌腺的是[_____]。
(3)④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_____,④从⑤产出的过程叫做_____。
26、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7个不同的等级,其中最基 本的分类单位是_______。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_____动物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27、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应首先转动转换器,使_____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8、生物富集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_______________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_________,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___________而逐步增加。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使环境中__________的有害物质在食物链_________的消费者体内积累,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危害。
29、( )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30、显微镜是一种比较精密的仪器,要科学规范地使用显微镜。例如,应遵循先_____倍、后_____倍观察的顺序。
31、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达尔文 生物分类系统
哈维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沃森和克里克 血液循环
32、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 (____)
33、在生物实验课上,有个小组记录了如下情况。图1为小雪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 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图2是她用于观察的显微镜,图3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要使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图2中标号[___]_______所示结构;要使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将装片向_____方移动;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最多,从图3中选择镜头并放大倍数是________。
(2)给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如图1中的⑤所示,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使用了低倍显微镜 B.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C.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
(3)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异物很可能位于_____上。
(4)图1中①一④是某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_________。
(5)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所用的染液是_________。
34、下面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丙曲线表示 _____的消化过程。
(2)乙曲线表示淀粉消化的过程,它所消化的最初部位在 _____(填结构名称),最终被分解为 _____。
(3)只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的是标号 _____。(填字母)
(4)食物在图中的 _____(填字母)处,最终都分解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