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探究是研究自然界、获取科学知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B.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等
C.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D.科学探究时要善于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被子植物通常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
A.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B.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C.裸子植物和非裸子植物
D.乔木和灌木
3、尽管不同种子的形态各异,但都有两个最基本的结构( )
A.胚和胚乳
B.胚乳和种皮
C.胚和种皮
D.子叶和胚乳
4、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施行核废水排海计划。核废水中含有某些无法被生物分解排出的放射性物质,会对海洋生物乃至整个生物圈造成巨大危害。四种海洋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它们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放射性物质最多的生物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是生物体能够不断长大的原因之一。下列不是人体细胞分裂特点的是( )
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B.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C.形成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细胞少一半
D.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6、西瓜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 )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D.细胞的成熟
7、菟丝子为一种寄生生物,能缠绕在其他绿色植物的茎上,并将其茎分化形成的吸器伸入植物体内吸取现成的营养。菟丝子获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
A.韧皮部的筛管
B.木质部的筛管
C.韧皮部的导管
D.木质部的导管
8、显微镜使用的正确步骤是( )
①对光②放置玻片标本③收放④取镜安放⑤观察
A.④①②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④②①⑤③
D.④③⑤②①
9、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代表动物、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B.Ⅰ过程染色体要先进行复制
C.Ⅱ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
D.甲图Ⅲ过程要形成新的细胞壁
10、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反映了光合作用的实质。A、B表示进出叶片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B.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A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氧气
D.B表示光合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
11、在观察黄瓜表皮果肉细胞时,不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用具定:( )
A.碘液
B.玻片
C.清水
D.刀片
12、春天,把花生埋入土里,不久后小苗破土而出,两片饱满的花生瓣却慢慢变瘪了,这主要是因为( )
A.种皮里的营养物质转移到幼苗的茎和叶里
B.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移到幼苗的茎和叶里
C.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移到幼苗的茎和叶里
D.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绿色植物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下列对绿色植物价值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4、小明设计的“探究温度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的实验如下,下列对该实验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组别 | 培养液的种类 | 培养液量/毫升 | 培养液温度/℃ | 草履虫数量/只 |
甲 | 黄豆研磨液 | 500 | 25 | 2 |
乙 | 牛奶营养液 | 500 | 10 | 2 |
A.培养液温度都为25℃
B.培养液统一用黄豆研磨液
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
D.增加培养液温度为0℃的丙组作为对照
15、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金鱼、水鸭、麻雀等归为一类,将松树、水草、莲、狗尾草、玉米等归为一类,他们归类的方法最可能是(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16、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生物。你知道下列物体不属于生物的是: ( )
A.山羊
B.机器人
C.小草
D.珊瑚虫
17、如图是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唯一部位
B.幼根的生长与②和③有关
C.③处的功能是使细胞伸长
D.②处的细胞能够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无限制地长大
18、小麦种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 )
A.子叶
B.胚芽
C.胚乳
D.胚根
19、日照时间长短直接影响万寿菊开花,秋季日照时间短,夏季日照时间长,而万寿菊盛开在秋季。为了美化环境,使盆栽万寿菊提前到夏季开花,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增加灌溉
B.白天搬到室内2小时
C.提高环境的温度
D.适量施肥
20、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几种?( )
①疟原虫 ②痢疾内变形虫 ③草履虫 ④眼虫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21、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细胞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
23、小东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部分不做处理。
②把纸盒静置桌上,并将抓来的1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
③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一端多?还是移到亮处一端多?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东提出的问题是: ?
(2)小东把纸盒一端做成黑暗环境,另一端不做处理,这是为了 。除此之外,其他条件应设置 (填“相同”或“不相同”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3)10分钟后小东看到大多数鼠妇移到黑暗的一端,据此,小东能得出的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东做实验时,小明也在旁边,并向小东建议应在纸盒黑暗的一端洒点水,使它潮湿,而亮的一端保持干燥。但小东没有采纳小明的建议。你认为小东做得对吗?__________。
(5)该实验中能不能只用1只鼠妇?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应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赤潮现象又被称为“红色幽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_____(化学元素)排入海水中,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自然界中的单细胞生物主要分为有核和无核,有核单细胞生物的代表是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_____个细胞组成,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_____,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残渣由_____排出。常见的草履虫具有_____个细胞核大核主要对营养代谢起重要作用,小核主要与生殖作用有关。
25、农田生态系统属于________(填“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影响农田中水稻生长的因素有阳光、水份、杂草、蝗虫、青蛙等等,这些生态因素可以分为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因素两大类;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关系中,杂草与水稻是________关系,青蛙与蝗虫是__________关系,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________成分和_________,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2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越多._____.
28、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______,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
29、回忆所做的“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
(1)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______。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在载玻片上分别用滴管滴一滴________和______。
(3)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都是平面的。你认为在真实情况下,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答______。
30、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的参与下被分解成_________和 _________,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成_________ 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____________。
31、将A、B、C、D分别写到对应的类型连起来。
(1)保护色 A.南美洲的树叶鱼伪装成一片枯叶,漂浮在水面,并可迅速攻击游过身边的猎物
(2)拟态 B.金环蛇为剧毒蛇具有鲜艳的体色
(3)警戒色 C.北极熊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4)行为、生理特征 D.绿色草丛中的蝗虫体色是绿色的
(1)保护色-_____(2)拟态-_____(3)警戒色-_____(4)行为、生理特征-_____
32、动脉中有动脉瓣、静脉中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
33、如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 ] ________。
(2)痰是由[ ]_______和[ ]____________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3)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 ]_______ ,它的壁由_________上皮细胞构成,外面有___________围绕着 ,适于_________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4)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__________ 层细胞膜。
3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出现了下列情况,请你帮帮他。
(1)对光时,他已经把目镜、物镜和通光孔调到一条直线了,但视野中很暗,请你指导一下。_________________
(2)他把物像调清晰了,同学们都围过来看,视野中黑乎乎的,同学们很着急,请你来解释一下。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