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6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献血者日,这一天也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今年的主题是“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下列关于献血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B.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人可少量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C.患有新冠肺炎、艾滋病等疾病的公民禁止献血
D.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桃树在开花期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会造成减产,主要原因是( )
A.传粉不足
B.花粉的呼吸作用弱
C.滋生病虫害
D.滋生病虫害
3、小明在上学的路上看到园林工人正在栽树,他发现移栽的树苗根部都有带土坨。他对植物根系带土栽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你认为分析合理的是( )
A.避免伤害根毛
B.减少土壤营养流失
C.可以促进根毛的生长
D.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到60毫米,这是因为( )
A.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B.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C.海豹改变环境
D.海豹为抵御敌害
5、图中1~4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图中关系的是( )
A.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水杉
B.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银杏
D.叶片、表皮、叶肉、保卫细胞
6、苹果成熟后果实颜色鲜艳,味道由青涩变酸甜,能吸引动物前来取食。动物吃下果实后,种子随粪便排出而传播,蜜蜂采蜜时,身上能够粘上花粉。这些事实说明( )
①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②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③所有植物都靠动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④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泉州清源山景区的( )
A.植物与动物
B.细菌与真菌
C.所有生物
D.生物与环境
8、蘑菇是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劳动者
9、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进行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观察法
10、“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说明生物圈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A.植物
B.太阳光能
C.太阳
D.人
11、移栽树木的枝叶被大量剪去。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
B.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C.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D.减小质量,有利于搬运
12、如图1表示显微镜操作的某个步骤,图2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行图1操作时,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B.进行图1操作时,眼睛应该盯着物镜
C.将图2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变少
D.观察图2时,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可在观察到甲细胞的同时将气泡移出视野
13、如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经酒精水浴加热后,再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部分对照,变量为光
B.滴加碘液后A、B部分变蓝
C.该装置可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D.实验过程中酒精可以溶解叶绿素
14、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来划分,可以分在一组的是( )
A.鱼和猫
B.马和狐狸
C.狗和水草
D.海带和白菜
15、雷鸟羽毛在春天变为灰色,冬天变为白色。下列现象与此不相似的是( )
A.蚯蚓使土壤变疏松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的颜色变化
C.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的四季常青
D.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
16、生长、生活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人参、蘑菇、老鼠分别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D.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17、“一粥一饭,米香弥漫”,粥和米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18、“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树、儿童、黄蝶、菜都是生物,下列不属于这些生物都具有的特征是( )
A.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B.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9、在水稻田中,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A.②⑤⑦
B.③④⑦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⑥
20、菠菜的叶肉细胞与茎的筛管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显著差异,原因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细胞停止生长
2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_______关系。
22、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苹果树、鲤鱼、紫菜、蜘蛛、包菜。
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变形虫是一种_____生物,它用_____运动和摄取食物。分割变形虫的实验可以证明,_____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
24、科学观察的要求:①有明确的目标②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③及时④有计划、有耐心地长时间观察⑤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疑多问。⑥进行交流、讨论
25、在城市生态系统中 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消费者是 ,而不是野生动物。
26、人体的结构层次是_____→组织→_____→______→个体。
27、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 。
28、植物有六大器官,其中根、________、________属于营养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生殖器官。
29、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_____,卵巢产生_____和分泌雌性激素。
30、有A, B, C, D四种消化液。R消化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但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C, D两种消化液均能消化淀粉,A, B两种消化液都不能消化淀粉;在C, D两种消化液中,分别加入少量3消化液后发现:g消化液能促进C消化液对脂肪的消化,而不能促使D消化液消化脂肪:上述四种消化液均不是胰液。请分析这四种消化液分别是:
A ;B___;C ;D
31、请将下列反射活动与其对应的反射类型连线。
32、阅读并分析下列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蚯蚓的粪便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②《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
(1)资料①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______)
(2)资料②中种菜要锄草,说明杂草与蔬菜之间是竞争关系。 (______)
(3)资料②中杂草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______)
(4)将杂草进行焚烧,烧掉的物质是无机物,剩下的物质是有机物。 (______)
33、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温带地区,春季来临,大地一片生机盎然.冬季到来后,树木落叶,小草枯萎,动物或产卵死亡,或悄悄找地方过冬.
资料二:海洋中,水面200米以下没有阳光,是一片完全黑暗的世界,在那里只有很少的微生物和动物,几乎找不到植物的踪迹.
资料三:非洲的热带草原地区,雨季到来的时候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旱季到来时植物则枯萎或死亡.
(1)资料一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________ .
(2)资料二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________ .
(3)资料三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________ .
(4)资料一、二、三说明环境中的________ 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34、下图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据图填空: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缺少非生物部分外,还缺少生物部分中的________。
(2)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若草中有1000千焦能量,能传到狐的能量最大值是________千焦。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