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B.“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对”是“正确”的意思。”
C.“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指的是苏州。
D.“夕阳西下”与《山居秋暝》中“暝”表达的意思相同。
E.《山居秋暝》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下列诗句中,表达奉献精神的是哪一项?( )
A.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嗜好(sì) 眼睑(liǎn) 龟裂(guī)
B.浩瀚(hàn) 抖擞(sǒu) 筛子(shāi)
C.珊瑚(hú) 勺子(sáo) 苔藓(xiǎn)
D.恍惚(hū) 穿梭(shuō) 摄氏度(sè)
4、根据课文内容或要求填一填。
(1)一粥一饭,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
(2)夕阳西沉,_____________,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__________。
(3)关于读书,古人留下许多经典名句: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劝诫我们要惜时;苏轼用“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多读才能明白其中深意;朱熹用“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内心澄明。
5、把画线部分换成意思相同的词语。
1.当得知这个消息时,他又急又怒,大发脾气。( )
2.钱塘江的潮水如期而至,湖水在东北风的强势推动下声势浩大,不可阻挡,甚是壮观。( )
3. 火车就要开了,可妈妈还没来,听说路上堵车,等得我心里像着了火一样,非常着急。( )
6、用“____”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6分)
磅礴(báo bó) 直奔(bēn bèn) 分明(fēn fèn)
为难(wéi wèi) 尽快(jìn jǐn) 五更天(gèng gēng)
7、《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中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原著作者是________。豹子头林冲是梁山好汉中的一位,与他相关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8、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搭石》的作者是________,文章通过描绘乡亲们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平凡的生活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__________的传统美德。
(2)《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________》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
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_________的经过。
(3)《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______、______、地道的_______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_________和______的斗志。
9、阅读理解。
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
“世界很复杂,充满变数,”中文教授说,“包括那些看似简单的事物。”
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学生们心情浮躁,来上课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都心不在焉。
“在大家信心十足、跃跃欲试的时候,我想给你们一点提醒。”教授敲了敲讲台。今天他两手空空,没有带书和讲义,“因为大家未必识庐山之真面目,所以过于自信有时会导致狭隘。”
这句话分量有点重,学生们开始注意教授。黑板上教授写下“中学到大学”几个字,问:“知道它的意思吗?”
学生们笑了,没有人回答,是不屑于回答。教授说:“的确太简单了。”然后转身添了“都没有的知识”几个字,问:“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来念一下?”
学生们仍然在笑,没有人愿意站起来当“小学生”,教授只好自己念:“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然后解释,“是的,你们的学历令很多人羡慕,但是,学历与学问是两个概念,后者的内涵实在太广阔了……”
学生们又开始聊天,交头接耳:谁谁进党政机关了,谁谁应聘于某某大企业,谁谁准备去南方……教授忽然提高嗓门:“一个小小的因素,就可能导致全局震荡!”
学生们一惊,都抬起头,教授见大家注意力集中了,笑眯眯地在那句话前加了一个“从”字,有学生轻声念:“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教授立即指着他:“这位同学,请你读出这句话,注意断句。”
学生站起来,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念道:“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其他同学呵呵笑。教授问:“难道他念得不对?”学生们仍然呵呵笑,兴致盎然且轻松。
教授环顾四周,见没有人答话,叹了口气,扔掉粉笔:“唉,形成思维定式了,不利于面对充满变数的世界。”这时有个同学反问:“难道他念得不对?”教授断然回答:“只对一半!”台下的人再次提起精神,盯住教授开始念:“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
台下一片安静。教授得意地诡秘一笑,走下讲台:“诸位,很抱歉!作为一句中文教授,我竟然在与各位道别的时刻玩了一次小学生的文字游戏--不过,我用心良苦,因为你们即将面对的社会的确充满了--____________,而你们又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下的学生们纷纷起立,向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1】“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这句话中文教授分____________次写在黑板上的。
【2】将“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填在文中的横线处。
【3】在这节课上,大学生的心理有着一波三折的变化,下面是几个概括大学生心理活动的词语:①不屑一顾 ②惊疑不解 ③心不在焉 ④恍然大悟 ⑤兴致盎然 ⑥肃然起敬
按文中的顺序重新排列,正确的序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小小的因素,就可能导致全局震荡!”这句话中“一个小小的因素”在文中具体指:( )
A.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
B.“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加上了“从”字。
C.从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
D.“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的知识”加上的“从”字。
【5】把“讲”“唠”“吐”“答”“谈”几个词填入下面这段话中。
教授在学生临毕业前,没有让学生( )师生真情、( )远大理想、( )高深问题,而是以( )家常的方式给学生( )了一堂终生难忘的课。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醉 麂(节选)
草地上撒满了野花,也撒满了阳光。小黄麂又嗅(xiù chóu)到了山林的气息,它收拢身子刚想往前跳,猛不防让男孩抱住了。男孩知道小黄麂饿了,忙从书包里掏出一大把豌豆粒给小黄麂吃。啊,小黄麂可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东西,嚼起来嘎嘣(bēnɡ bēn)嘎嘣响,香味引得满嘴流口水。可吃着吃着,小黄麂记起了“醉酒”的教训——好吃的东西总是靠不住,这些圆豆豆会不会又使自己晕晕乎乎呢?它稍(sāo shāo)稍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大嚼起来。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
2.从“犹豫、忍不住大嚼”这些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3.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和小黄麂在一起,你会为它做些什么?
11、实用性阅读与探究
神秘的水下“枪手”——手枪虾
①手枪虾,也被称为鼓虾,是一种甲壳类动物。这些不可思议的小虾长有一只小螯(áo)和一只夸张的大螯。大螯几乎是它们身长的一半,可以产生冲击波,就像手枪射出子弹,能击晕或杀死猎物。
②世界各地发现了600多种手枪虾,它们大多生活在温带和热带地区的珊瑚礁、海草床中。别看它们体长只有3~5厘米,但发出的声响最高能达到218分贝,而燃放大型烟花的声响只有100分贝左右。
③如果我告诉你,这“手枪”的“子弹”只是水中产生的气泡,你会不会惊讶得合不拢嘴呢?这些非同寻常的气泡发出的声音比枪声还大,并且会产生巨大的热量。
④为什么气泡会有如此强大的威力?科学家研究发现,手枪虾的大螯上有一个关节是活动的,当活动关节竖起来时,就像扣动了手枪扳机,大螯上、下两部分迅速碰撞在一起,使之间的水流瞬间以高达约110千米/时的速度流动,因为压力差产生的空化气泡就像是射出的“子弹”。气泡很快破裂,产生210分贝左右的爆炸声。同时,在极短的时间里,气泡的湿度会飙升至约4700℃。因为手枪虾的这一行为持续时间极短,有效距离也很短,对人类是没有任何伤害的。但是,对近距离的小动物来说,空化现象产生的冲击波完全可以将其击晕,甚至当场杀死它们。同时“子弹”还能击穿岩石,让手枪虾轻而易举地开凿洞穴,获得安全的藏身之处。
⑤当手枪虾被猎食者攻击时,危急关头,它们经常会“丢车保帅”——挣脱那只夸张的大螯,吸引猎食者的注意,然后乘机逃命。身体的关键部位缺失,对大多数动物来说,会疼痛甚至死亡,但对手枪虾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它们剩余的一只小螯会很快长大,替代原来的大螯。而缺失的螯也会很快长出来,只不过这将会是一只较小的普通爪。
⑥有的手枪虾会和虾虎鱼共同生活,形成一种有趣的共生关系。手枪虾为虾虎鱼提供庇护所,而虾虎鱼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它们共同生活、共同对抗捕食者的袭击。
⑦手枪虾和虾虎鱼住在同一个洞穴里。手枪虾藏在虾虎鱼的身下,让自己的触须紧挨着虾虎鱼的尾巴或腹鳍。如果有大型食肉鱼靠近,虾虎鱼会摇动尾巴和鳍,发出警报,手枪虾就会提高警惕。如果食肉鱼离得非常近,虾虎鱼会迅速转身逃回洞里,手枪虾也会一起逃离。
【1】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枪虾和虾虎鱼共同生活时,手枪虾主要负责安保工作。
B.手枪虾全部生活在温带和热带地区的珊瑚礁、海草床中。
C.手枪虾产生的气泡具有高温、高速、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D.手枪虾虽然小,但是产生的气泡威力巨大,能够击穿岩石。
【2】以下表述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
A.第①②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手枪虾能发出很大声响。
B.第③④自然段主要介绍气泡威力大的特点及其原因。
C.第⑤自然段主要向我们介绍手枪虾大螯的外形特点。
D.第⑥⑦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手枪虾怎样用大螯挖巢穴。
【3】联系上下文,对手枪虾“丢车保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丢车保帅”指手枪虾在危急关头挣脱大螯,保住小螯。
B.“丢车保帅”指手枪虾在危急关头挣脱小螯,保住大螯。
C.“丢车保师”指手枪虾在危急关头挣脱大螯,逃走保命。
D.“丢车保帅”中的“车”指“猎食者”,“帅”指“螯”。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大螯产生的冲击波威力大。
B.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说明方法,突出了手枪虾发出的声响之大。
C.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写出气泡温度之高和升温之快。
D.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子来说明手枪虾和虾虎鱼怎样共同应对捕食者的袭击。
12、阅读。
打猫的小男孩
南派三叔
那日我晨练回来,准备去吃早饭,在自家的楼下见到一个小男孩。男孩流着鼻涕,一路在我前面,却有一个古怪的举动,每经过一辆车,都会低头去看看车底。我初时不解,忽地见他在一辆车边停下,从口袋里掏出石块,就往车下丢去,疑惑间就见车下疾跑出只猫儿来,蹿入草丛。我不由得心底大惊:顽劣地对待动物,难道是小孩天生的一种别样“兴趣”?
小男孩一路和我同行,每车必看,最后与我一起来到了早餐店,恰好和我一桌。我看他低头嚼着拌面,便端起姿态教诲他道:“小鬼,为什么要打猫咪呢?要知道猫咪也是会疼的。”
小男孩抬头看着我,理直气壮道:“不打它们,车子开的时候,它们会被车子轧到的。”
我愣了一下,店家在边上就笑问那个男孩:“今天还在打猫吗?”
男孩点头,眼里闪着泪光。
我后来从店家那里知道,一周前男孩家的猫咪在一辆桑塔纳下睡觉,被突然启动的车轧死了,小男孩自此对在车下休息的猫咪有了担忧,看到了,非要打出来不可。
我心中为自己的臆想而惭愧,小男孩拿着石头离开的时候,我在想:我们在经过那些车子的时候,何曾担心过车下的猫呢?我们又是否可能允许占用自己“宝贵”的片刻时间,捡起一块石块,为了一条生命而仅仅弯一下腰?
那一天之后,我第一次意识到,小女孩固然可爱,但是培养一个有担当的小男子汉,也是不错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顽劣——( )教诲——( )怪异一一( )担忧——( )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1)文章第1自然段说小男孩有一个“古怪的举动”具体指______________。
(2)初见男孩打猫,“我”______________;知道原因后,“我”_______________。
(3)我心中为自己的臆想而惭愧,句中“心中的臆想”具体指作者感到惭愧,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将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我在想:我们在经过那些车子的时候,何曾担心过车下的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打猫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荷 兰 散 记
细细长长的运河,清澈如镜,一道一道纵横去来,弯弯的拱桥,多情地把(柔美 柔和)的影子留在潋滟的波光里。干干净净的屋子傍河而立,一幢一幢小巧玲珑,好像是奶油做成的,可爱绝顶。微风过处,一架一架傲然挺立的风车,便自得其乐地大转特转。
这里,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站在运河旁边,我心神恍惚,根本分不清眼前的一切究竟是(真切 真实)的景致呢,还是我不小心掉进了荷兰著名画家凡•高的名画里。
风车,可说是荷兰最大的标志。荷兰地势低洼,大部分的土地低于水平面,须不断地排水,风车因此应运而生。根据粗略的统计,全荷兰大约有两千多架风车。过去,风车除了用以排水外,还同时充作榨油、锯木、灌溉、碾磨农作物等等用途。时转势移,风车原本(担任 担当)的这些工作,已经由其他更先进的、更现代化的方法取代了,目前“仍操旧业”的风车,大概只有四五百架而已,其他的已变成旅游业不可或缺的点缀品了。
春天的荷兰,着实美得令人心醉神迷。郁金香狂炽盛放,黑紫色的花心,被倒卵形的鲜花瓣小心翼翼地裹着;纤纤细细的花茎,托着风情万种的花瓣,为大地添增无限异彩。
而披上冬装的荷兰,却又另有一番迷人的风姿。雪花落在运河旁边那一幢一幢色彩缤纷的小屋上,纵然是黑夜,却处处闪着晶亮的光芒,那种美丽,是安恬而又宁静的。
啊,美丽而令人心醉的荷兰!
1.划去括号中用得不正确的词语。
2.用“ ”画出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至少一处)
3.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荷兰的?
4.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的?请写下来。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去年,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牵牛花。她的嫩叶、花朵缀满了篱笆,把院子打扮得像一座美丽的别墅。
牵牛花最乐于攀登,勇敢地越过障碍,向着高处攀登。她那纤细而坚韧的茎蔓,在篱笆上千方百计地穿过缝隙,围着篱笆杆缠哪缠,盘哪盘,把篱笆编织得不透风。就像巧姑娘在用竹篾编织花篮,又似在飞针走线制作美丽的刺绣。距篱笆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柏树。牵牛花探出头,竟爬上了树干,一直爬到树梢,然后又围着树冠缠绕。慢慢地,她竟盘踞了整株柏树。
牵牛花的攀登,是脚踏实地的。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儿也不游离。她缠住葵花秆儿时,随着葵花的生长,竟把葵花秆儿勒下一道道深沟。多大的缠劲和韧劲哪!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给人留下了那一粒粒饱满的种子,黑如乌金,白似碎玉——这是一味治疗疾病的良药。
牵牛花是平凡的。她奋斗一生,把花朵和果实留给人类。不屈不挠的牵牛花,多像一位不畏艰险、攀登不止的勇士啊!这样可爱的花,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别墅________(yē shè shù) 不屈不挠________(ráo náo)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盘踞:________
②千方百计:________
③不屈不挠: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反问句。
【4】仔细阅读短文,总结出牵牛花“攀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赞美牵牛花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呼兰河传(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着那个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个孩子的帽子给取下来,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面,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子啦。”
孩子们都知道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 )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 )着他的袖管,( )着他的衣襟,一直到( )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袖口或衣襟下。
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袖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这样的事不知做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讲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笑得不得了,好像这些是第一次演似的。
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地榇(chèn)【注】上的摆设,有一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这可不知道是祖母派给他的,还是他自动愿意工作。每当祖父一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祖父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是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
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一边走,一边说:“我们到后园里去吧。”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是另一个世界了。
【注】:地榇;棺材。
【1】本文主要写了祖父的哪两件事?表现了祖父怎样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摸、找、抱、撕”四个动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顺序
是:__________________,运用这些动词描写孩子们举动,突出表现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句中的“这一手”指的是( )
A.祖父喜欢骗小孩子,偷他们的帽子。
B.祖父喜欢和孩子们开玩笑,趁他们不注意,藏起他们的帽子。
C.祖父常常趁孩子们不注意占他们的便宜。
【4】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将祖父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
B.祖父和孩子们玩摘帽子、藏帽子的游戏时,总是把帽子藏在袖口或衣襟下,缺乏新意,孩子们都厌烦了,他却自得其乐,浑然不觉。
C.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祖父都爱和他们开玩笑。
D.短文采用第二人称叙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由衷感到“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人性美的向往。
【5】“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是另一个世界了”。联系课文《祖父的园子》,说说在作者心中,“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文章,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他坐着马车往北走。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 到楚国去。”朋友很奇 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强,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也就越远了。
【1】这个人始终不肯改变方向,是因为他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听别人的劝告。
B. 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方向对,才能充分发挥有利的条件。
C.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清楚以后再去做。
17、美文品鉴,沉入字里行间发现读写秘密。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滨滨:我勾划关键词语是“【1】”,作为本文段的情感基调词。
小小:本文段运用【2】的修辞,描绘出动物们【3】。
班琪:“见不到一个人影”表明草原的【4】和动物的【5】。文段中,动态的词语有“悠然自得”、“【6】”、“【7】”,使画面有了活力感。但却呈现静态美来,我们把这种法叫“以动写静”。比如诗句(勾选:①月出惊山鸟 ②鸟鸣山更幽)就是这样的。
静态描写,可这样说,(绿色)的草原,【8】的绵羊,【9】的猪群
动态描写,可这样说,(喧闹)的草原,【10】的绵羊,【11】的猪群
美美:此情美景,黑色的猪群不停滴呼噜着,像是在发出赞叹:“【12】”朗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时,重音落在“【13】”上,读出赞美之情。
18、阅读理解。
龙卷风
①龙卷风又被称为“旋风”。它由飞速旋转的漏斗状风形成,刮起来时就像巨型真空吸尘器,瞬间卷起一路上所有的东西,诸如树木、建筑物和汽车……
②虽然龙卷风通常只[继续 持续 连续]几分钟,但它的威力却是惊人的。
③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窗外,乌黑的雷雨云向下延伸出一个[强烈 剧烈 热烈]旋转的漏斗,这个漏斗就是一股龙卷风。它破坏途中的一切东西—— 树木被连根拔起、建筑物被四分五裂、动物被吸上天空。几分钟后,龙卷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切归于平静,但这场猛烈的暴风留下的却是一片废墟。它 ( )会造成许多人无家可归,( )可以使人受伤,甚至丧命。一个城镇要想从一场龙卷风中恢复过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④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会发生龙卷风,但龙卷风在美国出现得最为频繁,它通常出现在“龙卷风通道”区域,这一区域位于美国中西部。
⑤究其原因,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与美国公路上日夜奔驰的大量汽车有关。每当高速运行的两辆车错车时,会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空气旋涡。数百辆汽车产生的空气旋涡叠加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空气旋涡,( )遇到有利于形成龙卷风的天气系统和大气温湿条件,( )会诱发龙卷风。
【1】在文中第②节和第③节圈出恰当的词语。
【2】在第③节和第⑤节括号中应该选择的关联词是( )
A.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B.不但……而且…… 只要……就……
C.虽然……但是…… 如果……就……
D.不是……而是…… 只有……才……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旋”在“旋风”和“旋转”这两个词语中的读音是一样的。( )
(2)龙卷风又被称为“旋风”,它速度快且威力大,出现得最频繁的地方在美国西部。( )
(3)如果人们能减少开车出行,就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龙卷风出现的频率。(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为我们介绍了龙卷风的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速度快,这从第一节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第二个特点是_________,这从第三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吸上天空”这三个词语中可以看出。
【5】按要求整理内容。
下面是对龙卷风的预防措施,请阅读参考资料,提供两种预防措施,要求语言简练。
参考资料:
龙卷风有跳跃性前行的特点,往往是一会儿着地又一会儿腾空。龙卷风过后会留下一条狭窄的破坏带,在破坏带旁边的物体即使近在咫尺也安然无恙,所以在遇到龙卷风时,要镇定自若,积极想法躲避,切莫惊慌失措。要知道混凝土建筑的地下室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人应尽量往低处走,尤其不能呆在楼房上面。另外相对来说,小房屋和密室要比大房间安全。
如果正巧乘汽车在野外遇到了龙卷风,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龙卷风不仅可以将沿途的汽车和人吸起“吞食”,还能使汽车内外产生很大的气压差而引起爆炸,所以这时车上的人应火速弃车奔向附近的掩蔽处。倘若已经来不及逃远,也应当机立断,迅速找一个与龙卷风路径垂直方向的低洼区(如田沟)隐身。
龙卷风总是“直来直去”,好像百米冲刺的运动员一样,它要急转弯是十分困难的。
人们只见到大树被龙卷风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而未发现被“抛”到远处,这大概是树木有一定的挡风作用吧。1985年6月27日,内蒙古农民丁凤霞家一棵直径1米多粗、高10多米的大树被龙卷风连根拔起,附近另两棵大树也被折断,而距离大树3米远的房屋却秋毫无损,但距离她家30米远处的6间新盖砖瓦房因旁边未植树而遭毁。由此可见,房前屋后多植树可抵御龙卷风袭击。
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如果把选文内容排成一幕课本剧,请为这幕剧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2】从选文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本来”和“立刻”中能看出船长( )的特点。
A.动作敏捷、神机妙算
B.临危不乱、舍已为人
C.关爱孩子、耐心教导
D.镇定自若、反应迅速
【3】文中船长为什么用枪瞄准儿子时说“一!二!”“三”?用“ ”在文中画出来。从中可以看出船长这样说是为了
【4】读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完成练习。
(1)“四十秒钟”的时间很短,大家却觉得“时间太长了”,下面解释最恰当的项是(______)
A.大家很害怕,担心无法把孩子救上来。
B.大家很焦急,十分担心孩子的安危。
C.大家对孩子跳进海里感到很意外。
D.大家很慌张,不知道怎么帮孩子脱离险境。
(2)仿照文中关于时间的描写,写一个自己类似的体验。
________________
20、桂花纷纷落下。(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改成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练兵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兴安岭多美呀:有青松、白桦,还有野花。(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笔抒我心。(25分)
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你是选择做一个倒而复起的人,还是做一个倒而不起的人呢?写一篇习作,叙述一件事情来说明你的选择。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