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今天买了一些文具,有尺子、橡皮、钢笔……,”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通过对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他失去爱子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抉择的艰难。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C.《军神》中,对沃克医生神态的描写是正面描写,以此来衬托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3、对下面句子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A.地道样式众多,连在一起
B.地道不计其数
C.地道的式样多种多样
D.地道互相连通
4、知识拓展: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1.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传说酿酒鼻祖是夏朝的______。
2.我国各大菜系中,________最负盛名。
3._________被称为“东方歌剧”,是中国的“国粹”;
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________。
5.“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_____省。
5、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
(1)他脑筋清楚逻辑观念又强,分析问题往往______。
(2)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同学们______地鼓起掌来。
(3)刑警们______,一举抓获了犯,罪分子。
(4)男孩子从小就要立志,长大成为______的男子汉。
6、查字典规范书写。
想知道“价钱便宜”中的“便”怎么读,应该用______查字法来查,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__画。“便”字在字典中的读音有______________,此处应读“_________”,我能用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___________。
7、语句积累。
(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不为贱易志。
(3)写一句与长江有关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积累。
(1)“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此诗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
(2)“_______荒于嬉,______毁于随。”这是____朝的________的名句。
(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句中“既”的解释是_____,“岂”的解释是________。把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把这句话改写成双重否定句是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
小名
也许我的出生和水有关,于是外公给我起的小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森儿、森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于是,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都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莱端上餐桌时,同学们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连声称谢,打开蛋糕盒,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水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原来你叫森儿呀,挺好玩的名字!”同学们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
晩上临睡前,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不耐烦地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别叫我的小名!”妈妈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分别的那一天,爸爸妈妈一起送我去车站。爸爸喋喋不休地叮嘱我,妈妈则沉默着,表情显得很是伤感。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安慰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一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短文围绕“小名”主要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梳理“我”的心理和妈妈的表情变化,将表格补充完整。
A.短文主要抓住了母亲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刻画母亲的形象。
B.第1自然段中,“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在文中起铺垫作用;第3自然段中,“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C.“咦?原来你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同学们的话中带着对“我”的嘲笑和讽刺。
【3】短文末尾“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中的“什么东西”,你认为指的是什么呢?运用“猛撞”一词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朵蒲公英
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挑选扮演一部剧中的王子。母亲知道后十分高兴,和我一起对台词。然而尽管在家里背得( ),可是一到舞台上排练,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老师不得不让我去担任剧中的叙述者。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仍然使我难过。那天回家时,我告诉了母亲所发生的一切,母亲没有安慰我,只是带我到院子里散步。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架下的玫瑰花叶正在转绿。我们坐在大榆树下面,可以看见黄色的蒲公英在草地里一串串地散开,好像为我们的院子轻轻地抹上了一层黄色。母亲在一丛蒲公英边蹲下,提议道“孩子,我想还是把所有的这些草都拨掉。丛现在开始,我们的花园就只留下玫瑰花好了。”她边说边连根拔起一棵蒲公英。“可我喜欢蒲公英,”我反对说,“妈妈,所有的花草都是美的,蒲公英也不例外!”
这时候,母亲( )地看着我说:“是的,每一种花草都有各自争奇斗艳的方式,对吗?”我点了点头。“孩子,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母亲十分动情地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王子,所以大可不必为此难过。”我眼睛一热,( )地倒在她怀里哭了起来。"你完全能演好新角色!在戏中,讲述者和王子一样重要。她鼓励道。
演出的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有点紧张。就在戏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苏珊娜,你妈妈请我把这个转交给你。这是一朵蒲公英,那样的金黄漂亮。我把它( )地放在衣服外面的围裙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信心倍增。演出结束后,我欢快地回到家里。母亲和我热烈拥抱,夸奖我演得好。她随后将已经有点发皱的蒲公英轻轻摆弄好,放进一本大词典的两页纸中间,并压平。
现在,我已经成家并且有了孩子,但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
【1】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小心翼翼 滚瓜烂熟 情不自禁 若有所思
【2】仔细阅读短文,想想母亲都做了什么,把下面的脉络图补充完整。
“我”演王子时→“我”被撤换角色时→“我”表演前紧张时→“我”演出结束后
↓ ↓ ↓ ↓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夸“我”演得好
【3】文中的画线句是对母亲的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她当时的内心想法是:______
【4】“我”为什么至今还珍藏着那朵小蒲公英?
__________________
11、快乐阅读(11=2+4+1+2+2)。
蜜蜂的赞美
全世界的小虫儿,人类赞美得最多的,大概要推蚕、蚂蚁、蝴蝶、蜘蛛、蜜蜂这几样东西了。
人们赞美蜜蜂,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上、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都歌颂过蜜蜂。这( )因为蜜蜂能够酿蜜,( )因为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酿蜜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差不多要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
看了这个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么能不对世界上这种既普通又神奇的小昆虫,产生由衷的赞美呢
16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讲了一个比喻来赞美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的求知方式称做蚂蚁的方式,把主观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里和田野上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鲁迅先生在他的书简里面,也曾告诉青年人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
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辞!它那种酿蜜的方式,更使人想起了很多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由于广泛的吸收,来源就更丰富了。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是杂乱地搬取,材料就比较上乘了。由于搜集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鲜花的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 )人们还可以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枣花蜜或者苜蓿蜜,( )在蜜糖中已经再也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枣子花、苜蓿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多么令人称道的酿造方式,多么令人赞美的辛勤!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歌颂——( )倘若——( )
上乘——( )浓郁——( )
(3)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的启示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蜜蜂酿蜜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①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纶 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采),有记录佛(fó fú)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应 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xián xuán);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佛 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1】用“\”画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或汉字。
【2】文中画“横线①”的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莫高窟的壁画作了高度评价,请用“横线②”画出来。
【5】欣赏了莫高窟壁画上那些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飞天,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槽,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为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己煮饭吃,小船兼做宿店和饭店,节省了旅费。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见了嘲笑。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时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领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摇船去无锡为什么可以节省路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什么在小船上睡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前两句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记叙文阅读
独果
我家后园栽了一棵橙子树,每年果实累累。可去年不知怎么的,竟一只橙子也没看见。
转眼秋天过去了。有一天,我爬上橙树玩,突然发现一个熟透了的大橙子,宛如一只灯笼,深深藏在茂密的树叶里。我马上想到奶奶曾经说过,这叫“独果”,百年难遇。它是果树几十年精炼成的,吃了能延年益寿,聪慧过人,但只能独吃,不能分吃。∥
我一溜烟下了树,就往屋里跑,边跑边喊:“奶奶,我发现了一个橙子,可是独果呀!”奶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独果?在哪里?这怎么可能呢?前人说过,独果可不易见到哇,你可别骗我!”
我小心地摘下独果,放在奶奶手中。奶奶抚摸着,嘴里不住地叨念:“独果,这是独果。这可是个神物哇!”猛地,她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把橙子往我手里一塞:“小荣,快吃了,快,吃了会有大造化的!”
“奶奶,您吃吧,您吃了能长生不老,多好!”我执意不肯,尽管心里很想尝尝这种神物到底是个什么味儿。
“你吃吧,我怕酸。奶奶活到七十多岁,心满意足了,反正老了没有用了。”
我咽了咽口水,就跑开了。
玩了一会儿回家,只见那神物还端端正正地摆在桌上。这时,妈妈正在对奶奶说:“娘,还是您老人家吃了吧,吃了会延年益寿的!”奶奶笑着劝妈妈:“这稀罕的神物,传说能治百病,你就吃了吧。家中里里外外都靠你一个人,身子不硬朗不行啊!”
妈妈说:“您老别信那些。来,我们三个分着吃。”
“反正我不吃!”奶奶真的生气了。∥
“好吧,既是宝物,留着更好。”妈妈找来一个网兜,把这稀罕物挂在奶奶的蚊帐上。
从此,屋子里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延年益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已经分好了段,请你围绕“独果”这个词,分别给三段各加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1)我一溜烟下了树,就往屋里跑,边跑边喊“奶奶,我发现了一个橙子,可是独果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吃吧,我怕酸。奶奶活到七十多岁,心满意足啦,反正老了没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小荣一家的表现中,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此,屋子里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读全文《鲸》,想一想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6、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地图数据库、中国历史疆域地图数据库纷纷亮相2023年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您可以扫描二维码,领取您的3D敦煌专属地图明信片。”工作人员向现场观众演示3D敦煌地图的生成过程。数字技术将古地图可视化后,可以更方便读者了解古地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古人对地理的大发现。
像这样通过对数据库内涵创造性转化,拓展多元应用场景,开展定制知识服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益探索的还有很多……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年9月25日(有删改)
【材料二】2022年4月,“天好”正式上线,这个中国首位超写实虚拟数字人整体设计灵感源自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自上线以来,“天好”的粉丝已经超过数百万,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3.5亿次。
2022年12月,粤剧文化史上首个数字人——“小勤”让传统非遗文化项目“破圈”。“小勤”以真人形象为蓝本创发,通过视频媒体分享非遗知识和粤剧的美。
数字人的设计制作并非易事,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文化打底。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应用、传播的过程。比如,为了让“苏东坡数字人”贴近苏东坡的原貌,在容量超过70亿字的古籍大数据中心进行海量搜索,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关键词,精准抓取到一批涉及苏东坡容貌形象的古籍文本数据。同时,又通过图像搜索技术,抓取了由宋至清涉及苏东坡的100余幅画作,既包括苏东坡的单人画像,又包括如“西园雅集”“赤壁”等主题的群像以及若干石刻画像拓片等,从而初步形成对于苏东坡容貌形象之“古籍真实”的把握,然后再由权威专家进行系统校验,确定下来超写实“苏东坡数字人”的每个细节。
数字人大量涌现,“天妤”“小勤”“苏东坡数字人”“文夭夭”……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6日(有删改)
【材料三】随着数字化的飞速发展,文化版权、确权、归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某投诉平台,关于数字产品的投诉有近2000条。由于文化数字化关涉领域众多,科学和完善的监管标准与配套法律依据尚处于缺位状态,文化市场的安全隐患急待正视并消除。
(选自“网信湖北”2023年2月20日,有删改)
【1】以上三则材料是围绕“______”这个内容来写的。
【2】以上三则材料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结合具体材料内容说说它们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就数字人的大量涌现各持己见。小张说:“数字化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小刘认为:“数字化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有限度的使用。”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勤于读书
读书是世界上最有乐趣的事情,孔子是古代的大教育家,一生喜欢读书,用功的时候,甚至忘记吃饭睡觉,有所悟时则快乐得忘掉了一切忧愁。这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
书是知识的宝库,储藏着无数的精神食粮,读书就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是人类最高的享受。新的知识,有趣的故事,美丽的诗歌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安定。
还有,当我们寂寞时,可以从书本中得到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它好像是我们最好的导师和朋友,一直跟随我们,鼓励我们,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途迈进。
总之,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由读书可以获得更多的宝贵知识,使生活丰富,因此,我们要勤于读书。
【1】在文中找出“快乐”的反义词________。
【2】文中“知识的宝库”是指________,“钥匙”是指________。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孔子一生喜欢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为什么要勤于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______)写的古典长篇小说《__________》相关内容改写的。
【2】用“\”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画掉。
【3】文中写到“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想过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共工撞不周山
日月星辰为什么会东升西落?江河为什么都向东流?传说是水神共工撞断天柱的缘故,共工也因此成了正义的象征。
女娲修补好天宇以后,好长时间日月星辰的运行都很正常。可是天帝颛(zhuān)顼(xū)的肆意妄为,打乱了正常的局面。后来一场战争,又改变了当时的乱局。交战的双方是水神共工和天帝颛顼。
共工是火神祝融的儿子。他长着人的脸,蛇的身子,红色的头发。共工掌管海洋、江湖、河泽、池沼等世界十分之七的领域。在黄帝和炎帝的一次大战中,共工曾用水帮助他的祖上炎帝作战。颛顼是黄帝的曾孙,黄帝一度让他代行神权。但他在执掌神权期间,并不顾念人间黎民百姓,还派人断绝了人间和天界的通道,也压迫他所不满意的诸神。更为无理的是,他把太阳、月亮、星星都拴系在北方的天空上,固定在那里不能移动。这样,大地上有的地方永远明亮,有的地方永远黑暗,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水神共工乘机率领部下,联合其他诸神,起来推翻颛顼的统治,帮人们解除痛苦。
这场战争十分激烈,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一座叫做不周山的山脚下。不周山地处西北方向,山形崎岖突兀,是一根极高极高的擎天柱。双方在这里鏖(áo)战不息,共工见一时不能取胜,陡然怒气万丈,猛地一头向不周山撞去,只听得哗啦啦巨响震天,刹那间不周山被拦腰撞断。
霎时,整个宇宙发生了一场大变动,西北面的天空因为没有不周山的支撑,便倾斜下来,日月星辰不再固定在原位,于是白昼、黑夜每天交替一次。而东南面的大地受到山崩的剧烈震动,陷了下去,形成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江河的水便朝东方流去。
从此,人们又过上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幸福生活。
【1】读短文,找出故事中人物的名称写下来。
水神:____________ 火神:____________ 天帝:____________
【2】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1)形容山路不平,高低起伏的样子。______
(2)形容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______
(3)形容战斗非常激烈,且没有停息。______
【3】读懂短文内容,将共撞不周山的“起因”“经过”“结果”简单概括出来。
起因 | ______ |
经过 | ______ |
结果 | ______ |
【4】联系短文内容,想象画面,将短文中“日出而作,日幕而息”的幸福情景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第1自然段两个问题的相关答案,画上“ ”。
20、下课了,同学们向操场跑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2.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改为陈述句)
3.上课是否专心听讲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修改病句)
22、姑娘对青年们说:“我非常高兴你们信守诺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选择本单元的一则民间故事,进行缩写。要求: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邮箱: 联系方式: